 
			 
				本书描述了美洲殖民地脱离英国的史实,而且阐述了人们如何摆脱了一整套生活方式的历史:摆脱了封建依附制的社会,摆脱了政治庇护制,以及摆脱了把人分成贵族与“群氓”的世界观。他展示了这个国家的缔造者们的理论如何变成了现实,也展示了这些现实有时又如何使他们自己感到困惑不解和大失所望的史实。此书构思宏大,论证缜密,凝聚作者三十年学术研究的精粹,称得上是研究1776年美国革命对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的一部扛鼎之作。
戈登·伍德先生是美国史学界的重量级人物,笔者在侯深老师的推荐下有幸拜读了本书,阅毕获益匪浅,感慨良多。今日下笔,以解心头之快。 本书共分三章——“君主制”、“共和制”以及“民主制”,以独特的全新视角解读了美国革命在思想和制度设计上的激进主义,带领读者回溯了美...
评分汉娜·阿伦特在《论革命》一书里比较美国和法国革命的不同,说法国大革命同时追求自由和平等,追求毕其功于一役,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反而毁了追求自由的解放,最终导致革命的失败。而美国革命则温和许多,单纯就是要求自由,没有涉及到对平等的追求。以至于后世的革命者从来不...
评分http://wethinker.com/2014/10/19/4176/ 书评| 美国革命:“激进”or“保守” ★经作者同意,如果需要,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按下述要求进行:本文转载自“微思客WeThinker”微信公号(wethinker2014),作者童志超。 “如果我们仅用社会苦难和经济贫困的程度,或是用多少人被屠...
评分http://wethinker.com/2014/10/19/4176/ 书评| 美国革命:“激进”or“保守” ★经作者同意,如果需要,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按下述要求进行:本文转载自“微思客WeThinker”微信公号(wethinker2014),作者童志超。 “如果我们仅用社会苦难和经济贫困的程度,或是用多少人被屠...
评分戈登·伍德先生是美国史学界的重量级人物,笔者在侯深老师的推荐下有幸拜读了本书,阅毕获益匪浅,感慨良多。今日下笔,以解心头之快。 本书共分三章——“君主制”、“共和制”以及“民主制”,以独特的全新视角解读了美国革命在思想和制度设计上的激进主义,带领读者回溯了美...
这是我近年来读得最爽的翻译书,没有之一。配合《联邦党人文集》和《论美国的民主》食用更佳。全书体例清晰,事例丰富,其中核心词汇“激进主义”聚焦在独立战争前后美国社会剧变上。很多描述颠覆(补充)了我对那段历史的认识:建国者对美国民主的失望、联邦党和共和党间的纷争、农业国向工商业国的迅速转变、平等化带来的社会激荡等等,和中国太像了,又太不像了……
评分kindle版,不知道多少页,看到后面发现挺长。说美国革命不只是温和的自由革命,它所带来的民主制度其实也有激进的一面,打破了阶层的藩篱,让美国在19世纪早期成为世界上最平等的国家。
评分即使再不认同本书结论也不得不承认,伍德对史料的筛选编纂实在是既清晰又绵密,他勇敢地挑战了传统史论对美国革命之“不彻底性”的过度强调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美国特殊论的论断,从个人依附关系、知识精英的观念符号以及革命后大量的舆论记录中,真就梳理出了一条“激进主义”的主线。然而我不喜欢伍德的地方也在于,除了小细节上对史料的过度阐释之外,伍德有一种对当下政治的特殊关怀,尽管对于美国革命史研究而言这种关怀不仅必然也很必要,但他总是体现出历史学家在政治事务面前特有的、不令人讨厌但也绝不令人喜欢的天真之感。此激进非彼激进,用来解释现代民主政治相较传统政治的“信仰之跃”可以理解,但同19世纪诸多真正激进的思想流派相比,伍德的说法要么是小题大做,要么只能说是一叶障目了。
评分共和理想抵抗不了商业主义的诱惑。先贤们的精英情怀支撑不起民主化的世俗世界。
评分书很不错,虽然还不足够深刻。读这书,满脑子都是中国的事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