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巴斯蒂安•马拉比
保罗•沃尔克时期对外关系委员会国际经济高级研究员,《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
他在《经济学人》杂志工作了13年,在《华盛顿邮报》编委会工作了8年,主要专注于经济全球化和政治经济领域。
他的著作包括2004年出版的《世界银行家》(The World’s Banker)和1992年出版的《后种族隔离时代》(After Apartheid),两本书均入选《纽约时报》推荐书目。
这是一部权威的对冲基金发展史,充满了对美国金融界人物戏剧性沉浮的引人入胜描述。在本书中,华尔街的生存之道、美国金融界的商业文化被演绎得出神入化。
本书作者对该行业进行了包括300个小时访谈和无数内部文件在内的深入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讲述了关于对冲基金鲜为人知的故事:从该行业的鼻祖阿尔弗雷德•温斯洛•琼斯到乔治•索罗斯,再到许多其他不那么出名但在这个领域同样有影响力的人物,从1987年的股市暴跌,到网络泡沫,再到抵押贷款证券的崩溃。在这个过程中,对冲基金参透了市场的玄机,不断赚取巨额财富。它们的创新改变了世界,孕育了特殊金融工具的新市场,改写了资本主义的规则。
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更是通向未来金融体系的窗口。
书很不错。但翻译水平太差。翻译者金融功底还不错,但文字功底很差,翻译腔严重。这种从中文句子能够看出英文原文是什么的译作,读起来很费劲。 这是翻译金融类畅销书的矛盾。有金融背景的,翻译水平差;翻译经验丰富的,缺乏金融常识。 我看到译者说,在金融业有十年时间,翻...
评分在豆瓣开了一个专栏,主要写投资自我管理方面,欢迎关注:http://read.douban.com/column/93927/ 作者提到宏观对冲高潮已经过去,信贷对冲开始成为主角(代表工具是CDS,代表事件是约翰保尔森在美国次贷危机时赚了140亿),让人不禁联想到:是否有新的金融手段、金融工具、金...
评分中国投资的对冲时代 文/刘震 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 2010年6月13日,美国大陆航空纽约至北京的CO89航班上,我翻阅着刚在机场买的《华尔街日报》。无意间一篇周六特稿的题目吸引了我:《学习热爱对冲基金》,作者是塞巴斯蒂安•马拉比。从2007年为Bre...
评分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几十年来最重要的对冲基金的历史,介绍了了索罗斯、斯坦哈特、罗宾逊、保罗琼斯等享誉世界的金融精英是如何崛起的,值得认真学习。下面是自己的学习笔记。 ①对冲基金第一个神话——阿尔弗雷德·琼斯。他的创举就在于加翻倍的杠杆、同时做套期保值。比如他有10...
评分可能没有专业背景的人会读的很枯燥很无聊,可是大概了解对冲基金的人会发现写的还挺不错的。 作者基本上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对冲基金各个时代流行的风格:所谓流行,不过是有人能发现新的投资策略。从书里的描写来看,最后几章里面的量化基金恐怕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了。 另外,...
职业赌徒们的故事,关于索罗斯的几章读得真是热血沸腾。
评分在思考是不是命或者运的交织。然而有些命和运并不是人人能得到的,能干这行的人,用五个字就是“狠绝无下限”,他们狂妄自大,固执,但也可以瞬间毫不眨眼地选择自打脸,随时赌上一切,随时失去一起
评分通过描述具有代表性的HF的兴衰史,解析不同交易策略的利弊和华尔街自私贪婪、弱肉强食的本质。在投机的世界里,成功最重要的要素是:适中的资本规模和杠杆比率、充分的市场流动性、隐蔽的头寸位置和规模、优秀的市场直觉和交易策略转换能力。作者对HF赞誉有加,但那是相对于投资银行所做对的比较,
评分对冲基金的历史,本书介绍了很多对冲基金的兴衰
评分: F830.59/715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