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列罗 Margaret Leroy:英国畅销女性小说家。生于英格兰,在牛津大学音乐系毕业后,曾经担任音乐治疗师、特教老师、心理辅导师与儿童保护社会工作者。成为全职作家后,至今已出版四本小说《信任》(Trust)、《艾莉森的鞋》(Alysson’s Shoes)、《来自柏林的明信片》(Postcards from Berlin)、《河畔之屋》(The River House),皆广受好评,以其书中坚强、独立的女性角色著称,其中《来自柏林的明信片》一书更获选为2003年《纽约时报》的“年度焦点新书”。
这是一部带有悬疑色彩的亲情小说。
单亲妈妈葛蕾丝靠着微薄的薪水独自抚养女儿希薇,不幸的是,希薇从小就有很多不同于一般同龄孩子的地方——她沉默寡言,极度怕水,而且从来不称呼葛蕾丝为妈妈,反复地画一幅从未拜访过的海畔小屋。因为希薇的种种异常表现,幼儿园只好将其劝退,葛蕾丝无奈之下向心理学家亚当·威特斯博士求助,而亚当对灵媒和轮回转世一直有着不懈的研究,希薇的各种表现也坚定了亚当的一些论断,于是他带着葛蕾丝母女亲自远赴大洋彼岸一探究竟,却在那个神秘的地方发现了一宗数年前的离奇命案。凭着希薇对那里“曾经的记忆”,最终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希薇也重新回到了妈妈葛蕾丝的怀抱,开始了正常的生活。
那些我们自以为熟悉,实际上却并不怎么了解的人,从他们的眼神,口吻,就可以看出我们是不是有了可以与他接近的可能。 不敢面对真实,所以才不断的自欺欺人,最后果然还是要什么都撕破,摔破之后才会有坦诚。 还有一些道貌岸然的人,明明不能体会别人的苦痛,却还一直说着没有...
评分葛蕾丝是位辛苦的单亲妈妈、生活除了花店的打工外、全身都在唯一女儿(甚至可说是唯一亲人)希薇身上打转。而原本故事可以是很单纯、就沿着辛苦的单亲母亲与唯一的女儿相依为命、如何努力创造未来之类云云。 但葛蕾丝只是无可奈何地哀叹:「她从不叫我妈妈。」、彷佛她不...
评分推理小说发扬光大的关键,不在于诡计的繁复和结构的精妙,而在于是否能够让更多人喜欢上充满谜团的元素。但小说类型的发展,不是走越来越专业、越来越细化的道路,而是让各种文学类型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一本小说,可能既是推理小说,又是灵异小说,宣传的卖点却可能是感人肺...
评分在图书馆捧起这本书纯属偶然,偶然看到玛格丽特·列罗,这个名字,似曾相识。 《彼岸的女儿》,看书名可以猜到是将母爱的故事。从英文翻译过来的文章,总觉得读起来没有那么顺畅,也许是因为我个人很少接触外国作品的原因。景物描写是很美,可是我看得却很不耐烦。这本书景物...
评分推理小说发扬光大的关键,不在于诡计的繁复和结构的精妙,而在于是否能够让更多人喜欢上充满谜团的元素。但小说类型的发展,不是走越来越专业、越来越细化的道路,而是让各种文学类型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一本小说,可能既是推理小说,又是灵异小说,宣传的卖点却可能是感人肺...
有点玄,不过她有碰到温情,我喜欢。
评分因为抱的期望太大了.前面的部分情节还是太拖沓了。
评分有评论说是现代版的蝴蝶梦 我不以为然 女儿到底只是三四岁的灵魂还是藏着前世十几岁少女的灵魂 如果是三四岁 故事后半部分成熟的举动显得莫名其妙 我三四岁可做不到泰然自若指挥母亲逃离危险 如果是十几岁 脾气差到不分时间地点惊悚尖叫真是讨人嫌 答话也是戛然而止 莫非是三岁和十岁的人格分裂 鲜有的几次非常不舒服的读书体验
评分喜欢前半段母亲因为女儿而变得愈发窘迫的生活,但是把女儿的问题最终往悬疑和灵异上面扯真的好么?
评分因为看了一眼就实在喜欢上封面,所以冒着根本不知道这是一本什么书的风险就买下了。好在读完以后也没有觉得后悔。没什么重大主旨也没有跌宕情节,根本算不上悬疑惊悚,只是掺杂了一些轮回说这样超自然的元素。但对女性心理的把握、母女间感情的描写非常好,爱和恨都很真实,不做作。虽然是译作但语言也很好,真的很有画面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