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上海计划"启示录

"大上海计划"启示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东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魏枢
出品人:
页数:335
译者:
出版时间:2011-1
价格:49.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64124984
丛书系列:中国城市规划·建筑学·园林景观博士文库
图书标签:
  • 上海
  • 城市规划
  • 城市史
  • 大上海计划
  • 建筑
  • 历史
  • 城市
  • 中国近现代建筑史
  • 大上海计划
  • 城市发展
  • 历史启示
  • 都市规划
  • 社会变迁
  • 经济变革
  • 城市未来
  • 现代中国
  • 时代精神
  • 国家战略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大上海计划”可以称为是近代上海城市规划史的分水岭。《"大上海计划"启示录:近代上海市中心区域的规划变迁与空间演进》将上海城市规划体系的变迁放回特定的时间与空间,嵌入特定的制度脉络,将其视为都市计划在中国的移植转化,对“大上海计划”的时代背景、重要内容、技术特征、运作模式及延承与变异进行考察;最后,以史立论,对上海城市规划变迁和空间演进的历史意义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和展望。

《"大上海计划"启示录:近代上海市中心区域的规划变迁与空间演进》可供城市研究人员、城市规划人员阅读,也可供社会学研究人员及相关专业师生学习。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0 导言
0.1 研究的缘起
0.2 核心概念的界定
0.2.1 华界
0.2.2 大上海计划
0.2.3 都市计划
0.2.4 市中心区域
0.3 现有研究文献
0.3.1 上海城市史研究
0.3.2 上海规划史和建筑史研究
0.3.3 有关“大上海计划”的研究
0.4 研究的目标和方法
1 “大上海计划”的由来
1.1 近代上海的都市空间
1.1.1 繁荣与病态的城市
1.1.2 空间特征形成的原因
1.1.3 繁荣表象下的危机
1.2 “大上海”的空间概念
1.2.1 华界早期的市政机构
1.2.2 淞沪特别市
1.2.3 淞沪商埠督办公署
1.2.4 上海特别市
1.3 都市计划的动机
1.3.1 华界的困境
1.3.2 都市计划的动机
2 “大上海计划”的内涵
2.1 理论背景
2.1.1 民族复兴的社会思潮
2.1.2 西方规划理论与市政技术的引入
2.1.3 建筑体系的移植与建筑观念的转变
2.1.4 早期的华界发展构想
2.2 计划的动态过程
2.2.1 “大上海计划”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2.2.2 决策过程中的考虑
2.2.3 新市区的选址过程
2.3 内容及关联域
2.3.1 “大上海计划”的总体框架
2.3.2 《市中心区域计划》
2.3.3 行政区的计划
2.3.4 功能分区概念的引入
2.3.5 道路计划的进步与局限
2.3.6 港口、铁路、机场计划的变迁
2.3.7 空地及园林的变迁
2.3.8 公用事业与卫生设备的演进
2.4 建筑设计与风格
2.4.1 行政中心的建筑
2.4.2 市中心区域的其他建筑
2.4.3 旧市区建筑的整理
2.5 计划的特征与评价
2.5.1 技术特征和核心内容
2.5.2 文化特征与思想内涵
2.5.3 成就与局限
3 “大上海计划”的运作
3.1 市政制度的形成
3.1.1 法律框架和政府组织
3.1.2 土地制度
3.1.3 市政管理章程及规范
3.1.4 市政机构的组成及代表人物
3.2 建设方式与资金来源
3.2.1 建设主体与建设方式
3.2.2 建设时序及构想
3.2.3 资金来源
3.3 运作及终结
3.3.1 旧市区的整理
3.3.2 市中心区域的土地征收
3.3.3 市中心区域的土地招领
3.3.4 市中心区域的建设过程
3.3.5 市中心区域空间与场景演进
附:市中心区域相关建设遗产统计表
3.4 运作模式及效用分析
3.4.1 集权政府下的市政制度
3.4.2 建设模式与土地运作
3.4.3 公共资本与相关政策
3.4.4 效用评价及原因分析
4 “大上海计划”的延承与变异
4.1 日据时期的都市计画
4.1.1 都市计画的背景
4.1.2 近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4.1.3 都市计画的演变及主要内容
4.1.4 建筑设计
4.1.5 都市计画的实施
附:日据时期建设遗产统计表
4.2 “大上海都市计划
4.2.1 城市背景
4.2.2 都市计划理论和法规体系的转变
4.2.3 “大上海都市计划
4.2.4 “大上海都市计划”的影响与局限
4.2.5 “大上海都市计划”时期的江湾五角场
4.3 计划经济时代的江湾五角场地区
4.3.1 计划经济体制与城市规划
4.3.2 江湾五角场地区规划与建设的变迁
4.3.3 计划经济时期的江湾五角场
附:1945-1966年江湾五角场地区建设遗产统计表
4.4 规划变迁与空间演进
4.4.1 规划理念与规划模式的历史演变
4.4.2 城市规划对城市空间的影响
5 结论与展望
5.1 “大上海计划”得失的历史经验
5.1.1 永远的土地问题
5.1.2 谁的规划,谁的城市
5.1.3 中国式大规划
5.2 聚焦新时期的江湾五角场
5.2.1 新的规划前景
5.2.2 规划运作的成果
5.3 “市中心区域”的空间遗产及再生展望
5.3.1 都市计划的空间遗产现状
5.3.2 保护与再生的前景
附:江湾五角场地区建筑遗产统计表
附:“大上海计划”大事记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名词索引
致谢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终于一字一句的读完了本书。对我来说,也许是第一本如此用心阅读的中文学术书。因为自己看过一些原始材料的缘故,所以也会关注作者使用了哪些材料。 如何写规划史,一段时间以来我觉得是非常棘手的事情。甚至比写(与思考选取何种路径写)“科技史”更棘手。我想,更棘手的原因...

评分

终于一字一句的读完了本书。对我来说,也许是第一本如此用心阅读的中文学术书。因为自己看过一些原始材料的缘故,所以也会关注作者使用了哪些材料。 如何写规划史,一段时间以来我觉得是非常棘手的事情。甚至比写(与思考选取何种路径写)“科技史”更棘手。我想,更棘手的原因...

评分

终于一字一句的读完了本书。对我来说,也许是第一本如此用心阅读的中文学术书。因为自己看过一些原始材料的缘故,所以也会关注作者使用了哪些材料。 如何写规划史,一段时间以来我觉得是非常棘手的事情。甚至比写(与思考选取何种路径写)“科技史”更棘手。我想,更棘手的原因...

评分

终于一字一句的读完了本书。对我来说,也许是第一本如此用心阅读的中文学术书。因为自己看过一些原始材料的缘故,所以也会关注作者使用了哪些材料。 如何写规划史,一段时间以来我觉得是非常棘手的事情。甚至比写(与思考选取何种路径写)“科技史”更棘手。我想,更棘手的原因...

评分

终于一字一句的读完了本书。对我来说,也许是第一本如此用心阅读的中文学术书。因为自己看过一些原始材料的缘故,所以也会关注作者使用了哪些材料。 如何写规划史,一段时间以来我觉得是非常棘手的事情。甚至比写(与思考选取何种路径写)“科技史”更棘手。我想,更棘手的原因...

用户评价

评分

历史部分整理得很好

评分

其实全书写的最有意思的是最后一章结论与展望的第一部分,相当于规划学者在规划史书里对当代规划的大吐槽。

评分

很好的博士论文,很有意义的研究领域。

评分

很好的博士论文,很有意义的研究领域。

评分

以這本書為指引,去五角場附近掃過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