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方言分區的理論與實踐

漢語方言分區的理論與實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
作者:[美] 史皓元(Richard VanNess Simmons)
出品人:
頁數:361
译者:顧黔
出版時間:2011-1
價格:56.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1060447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語言學
  • 方言
  • 方言學
  • 漢語
  • 語言學
  • 方言學
  • 吳語
  • 美國
  • 漢語方言
  • 分區理論
  • 語言學
  • 方言學
  • 區域語言
  • 語言實踐
  • 漢語研究
  • 方言地圖
  • 語言分類
  • 方言演變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是史皓元先生關於漢語方言分區理論與方法的代錶作,全書共七章。與傳統的“切韻音係參照法”不同,本書以杭州方言的屬性判定為切入點,首先以活的方言材料為依據構擬通語音係,然後以通語音係為基礎建立劃分漢語方言分區的分類學檢測標準,判定方言屬性。並且以過渡地帶存在爭議的杭州、老金壇及丹陽方言為實例,具體演示如何運用這套檢測標準來判定某一方言的屬性。此法可推廣、適用於所有現代漢語方言。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導言 曆史背景
第一章 杭州方言的歸屬問題
0.背景概述
1.杭州方言語音係統的官話性質
2.杭州方言詞匯的官話特徵
3.吳語對杭州方言的影響
第二章 吳語特徵的理論探討
0.目標
1.吳語特徵相關論述的迴顧
2.吳語的特徵——以通語音係為參照
3.依賴《切韻》音係進行方言研究的缺陷
第三章 北部吳語通語
0.前言
1.北部吳語通語的聲母
2.北部吳語通語的聲調
3.北部吳語通語的韻母
4.北部吳語通語的區彆性特徵
5.吳語的共同特徵及北部吳語通語音係
6.吳語判定標準的更新
7.江蘇和浙江境內官話一吳語方言屬性的分類學考?及其步驟
第四章 金壇方言共時和曆時研究
0.背景簡述
1.金壇的曆史
2.老金壇話和新金壇話
3.老金壇話材料來源
4.老金壇話的語音係統
第五章 老金壇和丹陽方言的共同音係與北部吳語通語的關係
0.前言
1.老金壇與丹陽方言聲母的比較
2.老金壇、丹陽方言與北部吳語通語聲母的比較
3.老金壇與丹陽方言韻母的比較
4.老金壇、丹陽方言與北部吳語通語韻母的比較
5.老金壇與丹陽方言聲調的比較
6.老金壇、丹陽方言與北部吳語通語聲調?比較
7.老金壇、丹陽方言與北部吳語通語對應關係的啓示
第六章 漢語方言分區的實踐示範——官話與吳語的劃分
0.引言
1.官話屬性生檢測
2.吳語屬性檢測
3.太湖片方言屬性檢測
4.檢測結果小結
第七章 綜論
0.引言
1.塞音、塞擦音聲母三分不是分類學層麵上的充要條件
2.以方言比較為參照歸納通語音係,考察方言屬性
3.邊界地區北部吳語通語的分類學檢測
4.北部吳語通語子係統——老金壇與丹陽方言的共同音係
5.以杭州方言為例說明本書分區理論的意義
參考文獻
附錄一 發音人簡介
附錄二 老金壇方言聲韻調配閤錶
附錄三 老金壇方言詞匯錶
附錄四 老金壇方言詞匯漢字索引
原著後記
譯後記
專名索引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隨意翻,很多看不懂。貌似全書的理論重點是在判斷方言歸屬時以大方言的“通語音係”的特徵為標準(P37、P169),而不以切韻的音類在方言中的投射為標準,第二章第三節論述以切韻研究方言的缺陷,能引發些思考(不過用《字錶》調查的人也是注重以詞匯調查補充切韻、字錶之外的口語詞的)。如何得齣“通語”音係?“全麵仔細地分析、對比大量的方言資料”(P169)。從這一點,加上P72提齣的吳語通語特徵及驗證特徵時所用的字,感覺還是和切韻音類脫不開關係,隻是不提切韻音類的名稱而已?吳語通語音係判斷法的標準及其操作步驟見P72-P75,一些點的檢測結果見P161,疑問:為何要先判斷是否是官話?P46給齣瞭點解釋:這些特徵隻見於官話。不過.. 另,塞音、塞擦音三分不是判斷為吳語的充要條件(P165)這點引人思考。

评分

第一次看到對金壇方言如此翔實地記錄

评分

隨意翻,很多看不懂。貌似全書的理論重點是在判斷方言歸屬時以大方言的“通語音係”的特徵為標準(P37、P169),而不以切韻的音類在方言中的投射為標準,第二章第三節論述以切韻研究方言的缺陷,能引發些思考(不過用《字錶》調查的人也是注重以詞匯調查補充切韻、字錶之外的口語詞的)。如何得齣“通語”音係?“全麵仔細地分析、對比大量的方言資料”(P169)。從這一點,加上P72提齣的吳語通語特徵及驗證特徵時所用的字,感覺還是和切韻音類脫不開關係,隻是不提切韻音類的名稱而已?吳語通語音係判斷法的標準及其操作步驟見P72-P75,一些點的檢測結果見P161,疑問:為何要先判斷是否是官話?P46給齣瞭點解釋:這些特徵隻見於官話。不過.. 另,塞音、塞擦音三分不是判斷為吳語的充要條件(P165)這點引人思考。

评分

隨意翻,很多看不懂。貌似全書的理論重點是在判斷方言歸屬時以大方言的“通語音係”的特徵為標準(P37、P169),而不以切韻的音類在方言中的投射為標準,第二章第三節論述以切韻研究方言的缺陷,能引發些思考(不過用《字錶》調查的人也是注重以詞匯調查補充切韻、字錶之外的口語詞的)。如何得齣“通語”音係?“全麵仔細地分析、對比大量的方言資料”(P169)。從這一點,加上P72提齣的吳語通語特徵及驗證特徵時所用的字,感覺還是和切韻音類脫不開關係,隻是不提切韻音類的名稱而已?吳語通語音係判斷法的標準及其操作步驟見P72-P75,一些點的檢測結果見P161,疑問:為何要先判斷是否是官話?P46給齣瞭點解釋:這些特徵隻見於官話。不過.. 另,塞音、塞擦音三分不是判斷為吳語的充要條件(P165)這點引人思考。

评分

這本書開頭正好講的是杭州話,認為其應歸為官話而舉瞭例子。我個人認為其調查有失偏頗,且很多是錯的(例如猴子的舉例,兒化音的是否捲舌)。所以對後麵的金壇話舉例抱有嚴重的懷疑態度。當然文中駁斥瞭許多人的觀點,而恰恰是這些觀點令我受益匪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