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的诠释(纪念谭朴森先生逝世两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的诠释(纪念谭朴森先生逝世两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出品人:
页数:614
译者:
出版时间:2010-10
价格:128.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3255666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文献学
  • 出土文獻
  • 古文字
  • 出土文献
  • 先秦史
  • 语言学
  • 古文字学
  •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
  • 出土文献
  • 传世典籍
  • 古籍整理
  • 文献学
  • 历史学
  • 谭朴森
  • 学术研讨会
  • 中国古代文献
  • 版本研究
  • 文化遗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的诠释(纪念谭朴森先生逝世两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主要可分为“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的诠释”和“纪念谭朴森先生”两个主题,论文内容主要涉及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的识读与考释、传世文献在再次梳理、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相互关系、新见出土文献对学术史的意义以及谭森先生的生平事迹及学术贡献等。论文作者大多是目前正在参与中国古典学重建的学者或谭朴森先生的生前友好。此次发表的论文,无论是研究出土文献的,还是研究传世典籍的,都结合了传世典籍和出土文献,反思近年来古典学重建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旨在将古典学重建推向前进。论文集中研究出土文献及相关问题的论文有35篇,内容涵盖殷墟甲骨文、西周春秋金文、战国文字、秦汉简帛以及魏晋出土文献,都是各学科门类中前沿性的研究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传世文献和学术史方面的论文9篇,都是对传世文献和学术史上的重大问题进行具体而微研究的论文,内容也都非常重要。与谭朴森先生熟识的友人、学生,此次发表了多篇纪念谭先生的会议文章,以表示对这位杰出汉学家的尊敬和怀念。

作者简介

谭朴森先生(1931——2007),西方杰出汉学家。1931年出生于中国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其父母是爱尔兰传教团的传教士。1937年,谭朴森先生入中国烟台的一所英语学校读书。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被日本侵略者拘禁,并被投入位于山东的一个日本集中营,直至1945年被美国伞兵部队解救。战争结束后,一家人返回北爱尔兰。谭朴森先生先在贝尔法斯特(Belfast)完成了中学学业,接下来先后就读于阿姆斯特丹公费大学、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的明尼苏达大学、加利福尼亚蒙特雷(Monterey)的美国陆军语言学校,其后又在日本当过一段翻译,在台湾教书数年。1959年,德国汉学大家卫德明( Hellmut Wilhelm )招收他为弟子,从此在西雅图(Seattle)的华盛顿大学继续求学。第二年被授予学士学位,并撰写出他的成名之作——博士论文《慎子逸文》的早期手稿。在华盛顿大学担任一段教师工作后,谭朴森先生于1970年来到作为西方世界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学术中心——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与刘殿爵(DC Lau)和葛瑞汉(AC Graham)等著名学者一起工作,直到2007年逝世。

目录信息

李學勤 在紀念譚樸森先生逝世兩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上的發言(1)
雷敦龢 視思明、聽思聰:紀念譚老師(3)
張海晏 譚樸森先生印象(7)
羅維前 懷念譚樸森先生,我得養生焉(11)
沈培 釋甲骨文、金文與傳世典籍中跟“眉壽”的“眉”相關的字詞(19)
施謝捷 說“()”及相關諸字(上)(47)
馮勝君 試說東周文字中部分“ 嬰”及从“嬰”之字的聲符——兼釋甲骨文中的“癭”和“頸”(67)
郭永秉 上博藏西周寓鼎銘文新釋——兼爲春秋金文、戰國楚簡中的“羹”字祛疑(81)
魏克彬 溫縣盟書WT5K14盟書補釋:說“龏”字(99)
汪濤、汪海嵐 東周聳肩尖足空首布研究中的一些問題——兼論大英博物院所藏的三枚空首布(131)
田煒 璽印人名考(兩篇)(141)
徐在國 《讀古陶文記》箋證(149)
邢文 釋“樸”(169)
邱德修 古文套字“弁”“冠” “免”考——兼論楚簡“卞”字之來由(173)
陳偉武 荊門左冢楚墓漆梮文字釋補(197)
李守奎 包山楚簡120—123號簡補釋(203)
虞萬里 郭店簡《緇衣》“人苟言之”之“人”旁點號解說——兼論古代塗抹符號之演變(213)
廖名春 郭店簡“訇”、上博簡 “”字新釋(225)
艾蘭 楚竹書《子羔》與早期儒家思想的性質(229)
單周堯 楚竹書《周易》符號命名管見(265)
謝向榮 今本、帛書本、竹書本《周易·渙》初六“悔亡”考異(273)
李銳 上博簡《慎子曰恭儉》疏解(309)
陳偉 讀上博楚竹書《吳命》札記(319)
劉信芳 試說竹書《凡物流形》 “俯而尋之”(323)
曹峰 從《逸周書·周祝解》看《凡物流形》的思想結構(327)
顧史考 上博七《凡物流形》下半篇試解(333)
劉釗 關于秦印姓名的初步考察(361)
陳松長 馬王堆三號墓出土遣策釋文訂補(387)
周波 秦漢簡《日書》校讀札記(395)
蔡偉 《馬王堆漢墓帛書》札記(三則)(405)
廣瀨薰雄 論松柏1號墓出土的記更數的木牘(407)
董珊 敦煌漢簡風雨詩新探(417)
葉玉英 長沙東牌樓東漢簡牘《光和六年監臨湘李永、例督盜賊殷何上言李建與精張諍田自相和從書》釋讀及相關問題研究(423)
劉樂賢 釋魏晉南北朝時期解注文中的“兩”字(435)
裘錫圭 再談古書中與重文有關的誤文(441)
謝維揚 “層累說”與古史史料學合理概念的建立(447)
顔世鉉 出土文獻與傳世典籍校讀二題(459)
陳致 清華簡所見古飲至禮及《夜》中古佚詩試解(469)
李宗焜 王念孫批校本《呂氏春秋》後案(495)
劉文強 晏子與孔子(505)
李若暉 《南華》“孫子”解— —唐宋本妄改之一例(527)
鍾彩鈞 高景逸的易學思想(533)
吳萬鍾 修身與解老(553)
朱淵清 漢代經學三題(563)
瑞麗 Using Computer Text Databases for Research on Women in Early China:A Case Study(575)
崔玉軍 英國漢學界的《論語》英譯:歷史與問題(587)
張海晏 談談胡適的“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601)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复旦古文字中心会议论文集

评分

复旦古文字中心会议论文集

评分

复旦古文字中心会议论文集

评分

复旦古文字中心会议论文集

评分

复旦古文字中心会议论文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