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坛城》内容简介:“大日坛城”是一幅描绘佛教经典《大日经》诸佛境界的唐代绢画,佛教“唐密”修行者的法物。“唐密”即唐朝时由北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密法,当时日本僧人空海从大唐学得带回日本,流传千年至今。而在中国,“唐密”在禅宗兴盛之后渐渐失传,今人多已不识,说到密宗,只知有“藏密”了。
以《大日坛城》为题,故事主线却是围棋。主人公俞上泉是一位围棋天才,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日战争期间,以其神奇不可思议的棋艺,打败日本诸多围棋高手,赢得“第一人”称号,并在一次次的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与当时中国国内节节败退的抗战形势形成鲜明对照。反过来说,当日本侵略军在中国战场节节胜利之时,他们视为“国技”的围棋之战却接连不断地败在一个中国人手下。围绕俞上泉,有一意保他和灭他的各种力量在拼争、厮杀:身怀绝技的中国武术高手、日本武士名流、中统特务、日本特务、抗日战士、汉奸……各种力量的拼杀往往如平地惊雷,诡谲迅疾,慑人心魄。身处风暴中心的俞上泉,对各种力量视若无睹,对一切危险置若罔闻,无论是棋盘上的杀气和暗处来路不明的杀气,他均以向死之心面对,而一次次绝处逢生。但他最终却抗拒不了历史车轮的残酷碾压……
除了结局,这个人物让人想起围棋大师吴清源,作者的确借用了吴清源的诸多经历,并写出自己对一个身处恶浊乱世的天才的理解。但作者立意不只在写一个伟大棋手的命运,而是试图在一切人物和故事之上,让某种真理浮现。这就是求“道”。
武术、围棋、唐密,是书中三大要素,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每当俞上泉棋战不利、欲求突破之策时,能够支招打破僵局的常常是武术的功夫高手,而俞上泉的心领神会、融会贯通,揭示出一个真理:无论何种技艺,在高妙之处,在终极的“道”上,都是相通的。
围棋与唐密有何关系?书中一个人物说:“唐密的大日坛城分十二宫,围棋的棋盘也是十二块区域。大日坛城的中央是八瓣红莲,棋盘中央叫天元。只不过大日坛城是由八瓣红莲向四周扩展,而下棋是从边角逐渐向中央进发,进程相反。”围棋棋盘与大日坛城原有形似之处,当俞上泉创造了“直取天元”、由中央出发的新下法而取胜以后,二者就有了神似。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围棋即唐密。
武术是功夫,围棋也是一种功夫,围棋即唐密,武术的最高境界也是唐密:三位一体。这就是以“大日坛城”做书名的原意吧。
虚实结合是小说一大特色。不仅许多人物各有真实历史人物的原型,不仅围棋的棋局皆有出处,唐密的真言和灌顶仪式都是真的,小说涉及到的任一技艺:拳术、刀术、剑术、箭术、茶道、花道……其描述都有极可靠的专业性。而这一切“实”,都融化在虚构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中,相映生辉。结实的技术与超拔的想象力相结合,使作品质地厚重而又气息灵动,令阅读者有了获取知识、启发思维、激发灵性的多重享受。
整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层层跟进,环环相扣,令人读之欲罢不能。
《大日坛城》不是一部单纯的武侠小说和传奇文学,它写武术,写棋艺,写杀伐,写侠气,写情义,但不止于所写;它有好故事好人物,也不止于好故事好人物。有禅密佛学修养的读者,或许对它更能心领神会。它内容和内涵的丰富,让人难以简单道出,就像邹静之在序中说的,“那感觉像身后有一个辽阔的光年让你想投入进去再不出来……”
《大日坛城》作者徐皓峰近年在武术界、武侠小说界声名鹊起,此前出版的《逝去的武林》《道士下山》等,已为他赢得极好声誉和大批忠实读者。作为一位深通拳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广博知识和独到体会的作家,徐皓峰的武侠小说写作,上接民国武侠小说开山鼻祖向恺然一脉,对武术技术的描摹精确专业;同时另开新灶,将武术功夫与各门类传统文化融为一炉,融会贯通,以求其“道”彰显,使小说既好看又耐看,留有深长余韵。
想像一种东方气质 文/绿妖 徐皓峰出过五本书,还是不热。跟很多人提他,仍然不知道。我感慨同时,也莫名其妙地欣慰——我也害怕一个他大红大紫的世界。 在为数不多看过《大日坛城》的人中,也有人说,这个小说,中间没控制好。套用赵赵的话说:前面是侯孝贤,后面变成了周星驰...
评分购得《大日》,甚喜欢。 烽烟乱世,佛境人间,皓峰此作,依旧在触及每个求索与觉悟中的心灵。我想,这不是皓峰的力量,也不是文字的力量,这是那些如今只能以虚幻来摹写的真实的力量。 故事为了抵达真实而虚幻着铺排开来,其文字仍有作者一贯的因行文克...
评分我的武侠小说的经历是从平江不肖生开始的,侠义英雄传。之后按部就班,金庸,古龙。金庸用西方的写作方法来套用中国社会,效果相当新颖。古龙用人物性格还有侦探悬疑来推动故事发展,也是自成一派。但除了平江不肖生,再也没读到更好的所谓的硬武侠,如果有软硬武侠之分的话。 ...
评分徐皓峰的书有一种妖气,或是魔性,能乱人心志,让人心思散乱,对万物发出落在虚无上的思考。(这本是精神病人的特质)原来看道士下山的时候就看了一半看不下去,像是忽然染上重病,心思烦乱复杂半夜无法入睡,他的书中逻辑是错乱的,世事是偶然错综的。基督教原教旨主义称魔鬼...
评分先说这本书。俞上泉在日本的段落不错(大概占四分之一的篇幅),其余的不行。小说整体有明显的割裂,好和糟都无法忽视,说明有才气,但缺乏收拾线索,刻画人物这些写作者的基本能力。书的后半部沉溺于戏谑,不是为了表现现实的荒谬性。而是用荒谬制造传奇,结下人间与佛境的关...
徐浩峰的悟道,但似乎还是有点虎头蛇尾
评分越写越差,读过且打高分的一百多人一大半是开发票的
评分前面看的大呼过瘾,产生那种此生虽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能看也是一种莫大的幸运之感,谁知道过了不到一半剧情就陡转直下,看的特别煎熬,总盼着赶紧结束,三味耶曼荼罗啦女学生啦什么的,更是感觉有点下流,总想起新闻里各路宗教大师骗色的新闻。说起来为什么会这么断裂,是越来越觉察到徐浩峰不知道是不会写还是不屑于写【故事】,没有正常的起承转合,起起伏伏,节奏特别差,突突突往外冒人物,写着写着就又扔了,是一个对读者很残酷的作家。本来我对吴清源、本因坊秀哉诸人诸事还算是熟悉,对这书天生有好感,谁知道最后也变成了这种读后感……
评分前半段的围棋武术唐密写得深沉大气,后半段主角疯了故事也疯了得往荒诞文学跑。徐师傅的书每本都这么个走势,有点吃不消。
评分读过的围棋小说中,写得最好的,只是似乎不能算围棋小说.写棋的部分不如<黑白>,我猜徐皓峰棋力不如储福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