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勢觀點

優勢觀點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
作者:宋麗玉 施教裕 著
出品人:
頁數:520
译者:
出版時間:2010-11
價格:59.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09718247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社會工作
  • 社會人類
  • 優勢視角
  • 優勢思維
  • 個人成長
  • 認知提升
  • 積極心理學
  • 自我認知
  • 目標設定
  • 決策力
  • 思維框架
  • 行動力
  • 成長型思維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這是一本探索生命存在世界的真相,並邁嚮無止境的“改變”及“復元”的人生旅程指南,也是自助助人臻於至善的工作手冊,旨在論述美國實施近三十年之“優勢觀點社會工作”以及尊重案主生命主體性的“復元”觀點,強調人在情境中調適的優點及積極正嚮成功經驗,運用“希望”和“想望”的動力,看到人生目標和促進改變,在基本的“理性”處遇取嚮之外,拓展“意義”與“靈性”之嶄新及高峰視域;並探討“人性真諦”和“存在可能性”的根本議題,迴歸真誠親善的人與人之關係,發現人生生活睏境中的多元可能和替代抉擇……

著者簡介

宋麗玉,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社會工作博士,颱灣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特聘教授。

施教裕,美國賓州匹茲堡大學社會工作學院博士,颱灣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係副教授。

圖書目錄

目  錄

推薦序一…………………………………………………………………………………………1
推薦序二…………………………………………………………………………………………4
宋 序……………………………………………………………………………………………1
施 序……………………………………………………………………………………………1

第一篇 緒  言
第一章 導論…………………………………………………………………………施教裕/3
第一節 優勢觀點與其他理論之關係……………………………………………………3
第二節 本書結構及內涵介紹……………………………………………………………8
第三節 典範轉移或建立?融閤或奠基?………………………………………………22
第二章 優勢觀點社會工作概論……………………………………………………宋麗玉/35
第一節 優勢觀點之緣起…………………………………………………………………35
第二節 對案主與其環境所抱持之觀點——缺點模式vs.優點模式 …………………36
第三節 促進案主改變的策略——問題解決vs.優點模式 ……………………………42
第四節 優勢觀點之相關概念……………………………………………………………45
第五節 復元導嚮之處遇策略與方法——善用優勢……………………………………50
第六節 結語………………………………………………………………………………54

第二篇 理論內涵
第三章 復元的理念和模型…………………………………………………………施教裕/61
第一節 復元的定義………………………………………………………………………61
第二節 復元的抽象概念架構和內涵……………………………………………………66
第三節 復元概念的哲學淵源或認識基礎………………………………………………72
第四節 復元實務的統閤理論模型………………………………………………………88
第五節 復元的類型………………………………………………………………………104
第四章 優勢觀點的思想淵源和理論基礎…………………………………………施教裕/116
第一節 緣起:由缺點模式到優點模式的轉換…………………………………………116
第二節 發展背景:病理觀點的反思……………………………………………………118
第三節 優點哲學思想的運作機製………………………………………………………119
第四節 優點的能源、要素和依據………………………………………………………122
第五節 各種處遇理論所潛藏的優點基石和復元目標…………………………………124
第五章 優勢觀點的知識論依據和假定……………………………………………施教裕/130
第一節 本體論的依據……………………………………………………………………132
第二節 認識論上的假定…………………………………………………………………144
第三節 方法論的準則……………………………………………………………………163
第六章 優勢觀點的邏輯辯證和語言運用…………………………………………施教裕/199
第一節 邏輯辯證的謬誤和反省…………………………………………………………199
第二節 語言的建構和運用………………………………………………………………204

第三篇 實務方法
第七章 優點工作原則的實踐和做法………………………………………………施教裕/229
第一節 前言………………………………………………………………………………229
第二節 個人有能力去學習、成長和改變………………………………………………233
第三節 焦點在於優點而不是問題和病理………………………………………………248
第四節 案主是助人關係中的指導者……………………………………………………261
第五節 此一助人關係被視為基本且必要的……………………………………………267
第六節 外展是較佳的處遇方式…………………………………………………………277
第七節 社區是一個資源的綠洲…………………………………………………………284
第八節 結語:成效與結果………………………………………………………………290
第八章 優點助人關係的內涵和操作………………………………………………施教裕/297
第一節 前言………………………………………………………………………………297
第二節 關係的原型和定位………………………………………………………………302
第三節 關係的變形和抗拒………………………………………………………………305
第四節 關係的鬧劇和心理遊戲…………………………………………………………312
第五節 關係的架構和互動形式…………………………………………………………316
第六節 關係的要素………………………………………………………………………326
第七節 關係的建立過程和階段…………………………………………………………347
第八節 優點的助人關係之方式和做法…………………………………………………352
第九節 案例集錦…………………………………………………………………………360
第九章 優點評量……………………………………………………………………宋麗玉/367
第一節 評量的目的………………………………………………………………………367
第二節 評量優點的信念基礎……………………………………………………………368
第三節 優點評量之功能…………………………………………………………………370
第四節 優點的類型………………………………………………………………………371
第五節 優點評量之過程與方法…………………………………………………………374
第六節 評量過程中專業人員之角色……………………………………………………384
第七節 優點評量範例……………………………………………………………………385
第八節 優點評量之議題…………………………………………………………………387
第十章 建立目標與個人計劃………………………………………………………宋麗玉/391
第一節 目標的定義與觀點………………………………………………………………391
第二節 復元的理念目標…………………………………………………………………392
第三節 改變階段與激發改變動機之策略………………………………………………394
第四節 影響目標達成與否之因素………………………………………………………399
第五節 優點評量與目標形成之關係……………………………………………………404
第六節 促進目標形成之對話方法………………………………………………………407
第七節 個案管理師的角色………………………………………………………………410
第八節 目標與個人計劃之呈現內涵……………………………………………………414
第九節 結論………………………………………………………………………………418
第十一章 獲取資源…………………………………………………………………宋麗玉/420
第一節 社區資源與復元之關係…………………………………………………………420
第二節 資源類型…………………………………………………………………………422
第三節 社區資源之評量…………………………………………………………………426
第四節 說服策略…………………………………………………………………………436
第五節 社區支持網絡建構………………………………………………………………440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視角獨特。

评分

兩顆星全部給宋老師。 施老師的行文怕是會把社工拖往玄學而不是科學。

评分

視角獨特。

评分

視角獨特。

评分

兩顆星全部給宋老師。 施老師的行文怕是會把社工拖往玄學而不是科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