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剧作家。1937年生,广西桂林人。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Writer's Workshop)文学创作硕士。著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蓦然回首》、《明星咖啡馆》、《第六只手指》、《树犹如此》,舞台剧剧本《游园惊梦》,电影剧本《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玉卿嫂》、《孤恋花》、《最后的贵族》等,重新整理代大剧作家汤显祖的戏曲《牡丹亭》、高濂《玉簪记》,并撰有父亲白崇禧及家庭传记。
《纽约客》是白先勇在六十年代就已着手创作的小说系列,《纽约客》之名或许借自美国著名文学杂志New Yorker,却与《台北人》正好成为一个浑成的佳对。从收录在《纽约客》尔雅版这个集子中的六篇小说来看,《谪仙记》和《谪仙怨》写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夜曲》和《骨灰》发表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Danny Boy》和《Tea for Two》则是最近几年创作的作品。仔细对照这些分属不同时期的小说,或许可以发现,体现在白先勇《纽约客》中的创作立场,经历了一个从上个世纪的国族(中国)立场,到近年来的世界主义的变化过程。
不过初恋那种玩意儿就像出天花一样,出过一次,一辈子再也不会发了。现在没了感情的烦恼,我反而感到一身轻,过得优哉游哉。 圣诞节快到了,纽约这几天大雪,冷得不得了。这是唯一使我不喜欢纽约的地方,冬天太长,满地的雪泥,走出去,把脚都玷污了。 “我把你这个小...
评分纽约客里的人物命运都不甚悲惨,但能表达出内心想法的人又都是何其的幸运。其中两篇都提到了80年代艾滋对纽约城同性爱人的侵蚀,一篇提到了满腔爱国热情的青年遭到文革惨烈的迫害。现实而痛楚的7~80年代纽约客人被包围在纽约大都会的灯红酒绿中。是逃避也是慰藉。 如今的纽约客...
评分先是在豆瓣上试读了20页,读到欲罢不能,午夜就在亚马逊上买了,第二天就送到。 那一抹抹纽约的味道,充满着午夜寂寞的香水味和穿着厚重皮草的黑女人画面,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自己就属于那个城市。记得很小的时候,做过一个梦,梦里的画面始终在我眼前,时...
评分比《台北人》更打动人心。Tea for two, tear for two,我在地铁上竟然看哭了。四下张望,好在没人注意我。读书的时候,脑袋里总也想到一个人,和书中大部分纽约客的轨迹相似,祖父辈们出生于大陆,撤退时逃往台湾,自己出生台湾,小时候听惯了战争年月的故事,大了远渡太平洋,...
评分卡波特说“我是个酒鬼,我是个吸毒鬼,我是个同性恋者,我是个天才。即使如此,我还可以成为一个圣人。” 我一直都认为,基佬才是这个世界最完美的存在。 直男的审美大概也就停留在绿茶婊和浪荡逼动物的阶段。对女人粗暴地区分,对同性更是这样,肌肉男是他们的想象能达到的最...
真正的自由是【淹没于城市,独来独往,无人理会的自由。】
评分知识分子式写作,总有点时代的文化腔调感,无感
评分真正的自由是【淹没于城市,独来独往,无人理会的自由。】
评分语句平静的叙述却能给人激荡的感觉
评分这几篇都好,轻描淡写也绝不是轻描淡写,散开就很多。 Tea for two 也很适合拍成电影,昨晚读得满脑袋画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