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多·雨果(1802.2.26—1885.5.22),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雨果出生于法国东部紧挨瑞士的杜省贝桑松,他的父亲曾被拿破仑的哥哥、西班牙王约瑟夫·波拿巴授予将军头衔,儿时的雨果随父在西班牙驻军。雨果从小天资聪颖,9岁时开始写诗,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但他的兴趣在于写作。他15岁时写的《读书乐》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赛会得奖,17岁时在“百花诗赛”得第一名,20岁时出版了诗集《颂诗集》,因歌颂波旁王朝复辟,获路易十八赏赐,又写了大量异国情调的诗歌。之后他对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为共和主义者,他还写过许多诗剧和剧本,几部具有鲜明特色并贯彻其主张的小说。
《九三年》以法国大革命斗争最激烈的年代为小说的背景,以雄浑的笔触真实地再现了十八世纪末的法国历史面貌,是描绘法国大革命的一部史诗。九三年是欧洲对法兰西的战争,又是法兰西对巴黎的战争革命怎样呢?那是法兰西战胜欧洲,巴黎战胜法兰西这就是九三年这个恐怖的时刻之所以体大的原因,它比十八世纪的其余时刻更伟大,雨果尊重历史,如实地震现了革命与反革命斗争的残酷性,描写出这场斗争激烈而壮观的场面。
一直以来,雨果被称作伟大的人道主义者,这本书也被誉为为他经典的作品之一。 书中的理想人物,就是作者本人的化身,雨果的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将军,母亲却是个王党,雨果早期是一个保守主义者,后来成为了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保护过巴黎公社的起义者。他的那部悲惨世界里的马...
评分法国大革命带来西方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巨变,涤荡着西方文人的心灵,产生出大量有关的文学作品。在之前对于大革命翘首以盼,革命之中欢呼雀跃的大多数西方知识分子们,在大革命失败和其对于旧世界的毁灭性破坏之后,采取了否定的态度。 革命及其之后的历史进程似乎是减2加1...
评分功课繁重在加上本人比较懒,一本小小的《九三年》看了一个半月。不过这不是书评,现在总觉得书只看一遍是写不出评价的,信息量太大了,只看一遍留下的是模糊又主观的印象。你看,除了郭万以外其他人的名字我虽然认得却都说不上来。(额,我知道这是我个人的问题⋯⋯) 于...
评分又到了7月14日,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日子。1789年的今天,欧洲历史以狂暴的面目出现: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革命爆发。8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 随后,整个法国仿佛坐上了过山翻滚车,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热月党人,拿破仑在一个个政权的更迭中相继粉墨登场,...
评分历史、道义与激情 ——论《九三年》中诗式英雄的三重世界 文/顾一心 引 言 “在小说领域里,取得最高地位的伟大小说家往往都不是属于雨果这一类型的。但雨果却靠他雄健无比的才力也达到了小说创作的顶峰,足以与世界上专攻小说创作、取得最高成就的最伟大小说家媲美。” ...
革命 战争 人性的思考
评分革命 战争 人性的思考
评分革命 战争 人性的思考
评分400th
评分400th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