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年》以法国大革命斗争最激烈的年代为小说的背景,以雄浑的笔触真实地再现了十八世纪末的法国历史面貌,是描绘法国大革命的一部史诗。九三年是欧洲对法兰西的战争,又是法兰西对巴黎的战争革命怎样呢?那是法兰西战胜欧洲,巴黎战胜法兰西这就是九三年这个恐怖的时刻之所以体大的原因,它比十八世纪的其余时刻更伟大,雨果尊重历史,如实地震现了革命与反革命斗争的残酷性,描写出这场斗争激烈而壮观的场面。
维克多·雨果(1802.2.26—1885.5.22),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雨果出生于法国东部紧挨瑞士的杜省贝桑松,他的父亲曾被拿破仑的哥哥、西班牙王约瑟夫·波拿巴授予将军头衔,儿时的雨果随父在西班牙驻军。雨果从小天资聪颖,9岁时开始写诗,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但他的兴趣在于写作。他15岁时写的《读书乐》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赛会得奖,17岁时在“百花诗赛”得第一名,20岁时出版了诗集《颂诗集》,因歌颂波旁王朝复辟,获路易十八赏赐,又写了大量异国情调的诗歌。之后他对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为共和主义者,他还写过许多诗剧和剧本,几部具有鲜明特色并贯彻其主张的小说。
想读雨果的《九三年》是缘于两年前阅读了林达的《带一本书去巴黎》。在书中,林达夫妇以《九三年》提到的战斗场景和法国大革命主要事件为线索,为读者展示了现实巴黎的“大革命”遗迹和“恐怖”九三年的法国景象,由此还原了相对真实的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这五个字,...
评分法国大革命带来西方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巨变,涤荡着西方文人的心灵,产生出大量有关的文学作品。在之前对于大革命翘首以盼,革命之中欢呼雀跃的大多数西方知识分子们,在大革命失败和其对于旧世界的毁灭性破坏之后,采取了否定的态度。 革命及其之后的历史进程似乎是减2加1...
评分文/杰夫 法律的基本原则讲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近代以来,法律关系主体能够依据公开的法律和规则来推定违法后果的基本依据。只是与大陆法系严格按照法律规则本身来判定以外,英美法系却自成一体,偏偏要根据案例不同,来具体做出判断。 而《九三年》一书中三个主人公最后...
评分最近我在写毕业论文,谈到了狄更斯和雨果的革命观,于是就这个问题写点自己的思考。 在写《双城记》之前,狄更斯与雨果曾有过一次会面。随后,狄更斯写就了他迟暮之年的巅峰之作《双城记》,而雨果也完成了他的最后一部作品《九三年》,两人的政治主张都可以在这两...
评分雨果的《九三年》,伟大的故事,伟大的人物,伟大的思想。 《九三年》是雨果的最后一部小说,发表于1872年,可是我敢打赌你只要拿起它,就一定会一口气从头读到尾。雨果真是讲故事的大师。这里的节奏、气氛、悬念足以使今日那些最畅销的惊愫小说的作者们汗颜。 1...
400th
评分400th
评分革命 战争 人性的思考
评分400th
评分400th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