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九三年法国大革命,为欧洲史划时代之大事件,其影响所被,至深且远,迄于今兹,凡二百馀年,史家述作薪积,自德罗兹(Droz)以还,号为名著者,不下数十百种。而文家以之为题,则必推《九十三年》(Quatre-vingt-treize),为一时巨擘。其书撰于雨果(Victor Hugo)晚岁,用意沈深,运笔矜炼,实炉火纯青之作也。
书中主要人物凡三,一老侯爵冷达男,一冷达男侄孙瞿文,一瞿文授业师薛慕丹;其背景,则旺代之叛乱是也。人物固出虚造,故事亦属虚构,而所摹画之大革命时人情、风气,皆一一逼真,栩然于纸上。至作者之思虑,尤真挚深刻,读其书后数章,较然可见。
自来社会之纷扰,皆出于人心之变乱,历代之战争,亦皆出于人心之攻伐,一言以蔽之,人间世之诸变相,即人心之所共造者也。顾亭林慨乎言之:“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与人书九》)法国之大革命,亦起于人心之杀机,《九十三年》中,先借勾芒数语提撕,又复借老侯爵语斥伏尔泰、卢梭著书乱世,为之发皇,作者撰述之旨,不亦深切著明、见于言外乎。
曾朴之译此书,在晚清民初,初连载于《时报》,后由有正书局印行。1931年,真善美书店又重刊之。重刊之本,有新式标点,文字间亦削改。今即取为底本,收入《近代名译丛刊》,并检法文原本、英译本,略注所涉地名、人名,其涉史事、名尤著者,则复稍诠数语。译者小字夹注,今则移入脚注,标曰“原注”,如更有所释,则用“编者按”别之。又各章原无标题,今亦为补拟之。曾译之偶误者,或用吾国故典,稍嫌不协者,俱为覆按原文,附笔疏之。若其译笔之妙,读之亹亹有味,引人入胜,较之林译小说,足堪肩随,后之译此书者,莫之或先。读者具眼,必能亮余说,不以为河汉也。甲午初夏王仲远记。
曾朴(1872-1935),字孟朴,笔名东亚病夫,江苏常熟人。光绪十七年(1891)举人。长于辞章,诗文并擅。后又从陈季同习法语,研欧西文学。译述多种。所著《孽海花》,最有名于世。除《九十三年》外,又译有《钟楼怪人》、《碧莉娣牧歌》、《马哥王后佚史》等。
一直以来,雨果被称作伟大的人道主义者,这本书也被誉为为他经典的作品之一。 书中的理想人物,就是作者本人的化身,雨果的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将军,母亲却是个王党,雨果早期是一个保守主义者,后来成为了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保护过巴黎公社的起义者。他的那部悲惨世界里的马...
评分法国大革命带来西方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巨变,涤荡着西方文人的心灵,产生出大量有关的文学作品。在之前对于大革命翘首以盼,革命之中欢呼雀跃的大多数西方知识分子们,在大革命失败和其对于旧世界的毁灭性破坏之后,采取了否定的态度。 革命及其之后的历史进程似乎是减2加1...
评分又到了7月14日,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日子。1789年的今天,欧洲历史以狂暴的面目出现: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革命爆发。8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 随后,整个法国仿佛坐上了过山翻滚车,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热月党人,拿破仑在一个个政权的更迭中相继粉墨登场,...
评分雨果的《九三年》,伟大的故事,伟大的人物,伟大的思想。 《九三年》是雨果的最后一部小说,发表于1872年,可是我敢打赌你只要拿起它,就一定会一口气从头读到尾。雨果真是讲故事的大师。这里的节奏、气氛、悬念足以使今日那些最畅销的惊愫小说的作者们汗颜。 1...
评分《九三年》是雨果最后一部大部头的小说,却是我看的他的第一部作品。这本小说是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交代保王派和共和党人之间战争的一部革命小说。它之所以成为不朽的名著,不在于描写手法的恢宏,不在于情节设计的巧妙,而在其矛盾冲突的设立和作者超越历史,超越年代局限的...
文言文的,特有意思 末尾书评:“嚣俄(雨果)著书从不空作,一部书有一部书的大主意,主意都为世界,《钟楼守》为宗教,《噫无情》为法律…然则《九十三年》何谓?曰为人道。千言万语,只写得一句话,不失其赤子之心”
评分曾朴的译文与众不同,不愧为经典。
评分翻译文学作品,首先应是文学家。能诗的译诗,能小说的译小说,才比较的可读。曾朴此译,不愧作手。
评分曾朴的译文与众不同,不愧为经典。
评分翻译文学作品,首先应是文学家。能诗的译诗,能小说的译小说,才比较的可读。曾朴此译,不愧作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