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德慧,颱灣屏東人,1951年生,颱灣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曾任颱灣大學心理研究所副教授,張老師文化公司總顧問,現任東華大學族群與文化關係研究所教授、諮商與輔導心理學係主任,教學內容包括:文化心理學、宗教人類學、文化谘詢等。
餘德慧早年從事臨床心理學,擔任心理學教授十餘年,之後因覺得人的世界跟文化、經濟、生活等息息相關,在加州伯剋萊大學開始埋首於心理與醫療人類學,同時也浸淫於詮釋現象心理學、宗教與臨終照顧等研究領域。
近幾年來,餘德慧在慈濟醫院心蓮病房擔任義工,大量接觸臨終病人,並在慈濟大學重新開設“生死學”課程。
著作有《詮釋現象心理學》、《中國人的寬心之道》、《中國人的自我蛻變》、《中國人的生命轉化——契機與開悟》、《孤獨其實是壞事》、《男兒心事不輕彈》、《迴首生機》、《感應之情》、《生命夢屋》、《情話色語》、《觀山觀雲觀生死》、《生命史學》與《生死無盡》等。
很敬佩这个作者。以前灵修的书看多了,开始觉得大同小异,道理虽很好,但是难以实践,大概它们追求的是种潜移默化的效果。觉得看这种书是看作者的境界,功力的深厚,修炼的程度都能从直白的句子中一目了然。这本书也是上课内容的笔录整理,在课上能听到让人醍醐灌顶,从内...
評分大多人对生死没有概念,因为不在发生在你身边,看了这本书,模模糊糊,有个概念,在濒临死亡的时候也许会感觉灵魂的存在。
評分最近一直对生死感到很困惑,看了这本书,对生死有些懵懵懂懂的了解。对这本书没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只是一些碎片式的感受。 比如,人活在世上就象是被寄养在一个花盆里,我们苦心经营的世间种种,也不过是如何在这个花盆里活的好些,舒服些,自在些,或者看起来光鲜些。其实我...
評分《生死學十四講》是慈济大学余德慧教授的课堂讲稿,作者以海德格尔巨著《存在与时间》中的“常人”、“此在”、“向死而生”为起点,描述了我们生寄死归的修行理念。 在文中,余氏认为我们生命旅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心智自我阶段和默存存有阶段。心智自我阶段又名常...
強薦而不僅力薦!生死學不是死亡學。此書給人另一種視覺看生死,看存在。也提供瞭一種於世修行。
评分很多名詞不是慣常用的,給理解此書帶來不少障礙。
评分最近密集轟炸式的讀他的書,一來是方嚮對頭,二來是寫來好讀。看到最後還是這一本強推。#萌生許多念頭 連論文框架都要有瞭呢
评分很多名詞不是慣常用的,給理解此書帶來不少障礙。
评分很多名詞不是慣常用的,給理解此書帶來不少障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