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網絡戰研究-從係統工程學角度探討美軍網絡戰

美軍網絡戰研究-從係統工程學角度探討美軍網絡戰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國防工業齣版社
作者:姚紅星
出品人:
頁數:230
译者:
出版時間:2010-7-1
價格:32.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62618119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迫切需要
  • 網絡生活
  • 網絡戰
  • 軍事
  • 1
  • 網絡戰
  • 美軍
  • 係統工程學
  • 信息安全
  • 軍事科技
  • 網絡安全
  • 戰略研究
  • 國防
  • 信息戰
  • 技術分析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當前一段時間以來,關於美軍網絡戰研究討論的很多。有的從概念角度分析總結,有的從技術方麵探討學習,更有從美軍網絡戰作戰與發展機製層麵深入研究討論。應該說,相關研究很好的從某個領域對美軍網絡戰做瞭剖析。

作者認為,從其發展曆程的脈絡來看,美軍網絡戰發展過程完全體現瞭戰爭工程學在信息時代的發展與應用,是信息時代戰爭工程學的具體體現。要全麵研究美軍網絡戰,必須深刻認識美軍網絡戰發展的信息時代烙印與戰爭工程學方法論。

一、信息技術主導美軍網絡戰發展動力

就美軍來說,他們已經解決瞭網絡戰發展的所謂思維觀念、組織體製、發展機製等等問題。對他們來說,網絡戰研究更多的已經屬於一種信息技術問題。當然,這種信息技術也需要在技術發展的理念和創新機製上作齣突破。但這些問題基本上不屬於美軍軍方高層的問題,更多的是底層信息技術創新的核心問題。

1、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驅動,導緻美軍網絡戰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不斷變化。所以,纔有瞭美軍提齣來的所謂EW電子戰、NetOps網絡作戰、Network-Warfare網絡戰、Cyber Warfare、Information Operations信息作戰等等概念的區分與不斷演化,相互滲透。

2、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驅動,也直接拓展瞭美軍信息技術作戰應用在深入和滲透,直接導緻美軍網絡戰相關組織機構與相關力量在軍事作戰領域地位的轉變和提升。從以往配屬型、防禦型、支援型走嚮獨立型、作戰型、進攻型。而且,這種轉變必將持續下去。

3、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驅動,更是直接的導緻各型各類信息技術在作戰領域的深入應用、在CyberSpace對抗中的手段與方式的不斷變化。不瞭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就不能理解NCCT與link16的區彆與聯係,就不能看清所謂黑色核心技術到底有什麼優勢,就不能認識到CyberRange網絡靶場建設的可行性與可信性到底該有多少。

二、戰爭工程學創新美軍網絡戰發展機製

戰爭工程學,也有專傢稱為戰爭係統工程學,是係統工程學在軍事領域的應用。作者認為,它應該是軍事思想、軍事戰略、軍隊建設、作戰指揮等等發展的基礎方法論,應該是支撐相關領域的科學發展與轉型的思想武器。

對於美軍來說,戰爭工程學貫穿美軍所有建軍發展曆程,美軍網絡戰則是戰爭工程學直接指導下的發展成果。雖然,美軍自己並沒有強調戰爭工程學的指導地位。

1、信息技術在軍事領域應用目的是努力解決所謂“戰場迷霧”問題。所謂戰場迷霧就是戰爭復雜性帶來的信息缺失(the lost of Information)問題。信息缺失纔給網絡戰創造瞭戰場空間。對於復雜戰爭係統,不說美軍現在,就是在可預見的將來,也不肯能徹底解決,隻能是有限逼近。而戰爭工程學恰是當前有效認識戰爭復雜性的科學思想。

2、戰爭工程學所需麵對的戰爭復雜性是戰爭永恒的本質。當然也是網絡戰發展與研究本質課題。如果不站在這個高度看待美軍網絡戰,就會或者導緻對網絡戰恐慌,或者導緻對網絡戰忽視。更無法深刻看清美軍網絡戰包括本質概念、組織機製和技術創新在內的必然演化方嚮。

本書作者試圖站在美軍的角度,參仿美軍DoDAF框架的三視圖方法,從美軍網絡戰概念——係統視圖、美軍網絡戰作戰力量體係——作戰視圖、美軍網絡戰戰場空間——技術視圖三個角度分析美軍網絡戰。希望能夠盡最大能力,透視美軍網絡戰。

特彆需要聲明的是,本書內容的三分之一屬美軍原版資料翻譯、三分之一屬作者觀點、三分之一收集、整理、並藉鑒瞭很多學者的已有研究成果。對於藉鑒其他學者的研究成果,作者深錶感謝,因部分內容無法找到原始來源,顧沒有全部標識齣處。我們認為,本書的成型離不開相關學術前輩的多年努力,也希望得到學術前輩能夠支持,對相關問題的研究,促進軍事理論的研究與發展,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1章 網絡戰概念框架(係統視圖) 1
1.1網絡戰相關概念 1
1.1.1電子戰——Electronic Warfare 1
1.1.1.1 EW電子戰三領域 1
1.1.1.2聯閤電子戰的機構組成情況 4
1.1.1.3電子戰計劃需要考慮的因素 6
1.1.1.4聯閤電子戰計劃過程 7
1.1.1.5協調聯閤電子戰 7
1.1.2網絡戰——Network Warfare 9
1.1.2.1Network 的內涵 9
1.1.2.2Network Warfare的誤區 10
1.1.3網絡作戰——NetOps 11
1.1.3.1 Netops基本概念 11
1.1.3.2 全球網絡作戰特遣部隊(JTF-GNO) 13
1.1.3.3Netops的指揮控製 16
1.1.4 網絡戰——Cyber Warfare 30
1.1.4.1Cyber Space 30
1.1.4.2 Cyber Conflict 域 31
1.1.4.3 美空軍最早開始Cyber Warfare研究 32
1.1.4.4 DOD和美國的關鍵基礎設施 33
1.1.4.5 Cyber warfare的作戰問題 34
1.1.4.6 Cyber Warfare法律和Proportionality問題 38
1.1.5 信息戰——Information Warfare 38
1.1.6 信息作戰——Information Operations 39
1.1.6.1 心理戰PSYOP 39
1.1.6.2 軍事欺騙(Military Deception MILDEC) 40
1.1.6.3 作戰安全(Operational Security) 40
1.1.6.4 計算機網絡作戰Computer network operation 40
1.1.6.5 EW電子戰 47
1.1.7 指揮控製戰——C2(Command and Control) Warfare 47
1.1.7.1 C2(指揮與控製)係統 47
1.1.7.2 C3(指揮、控製與通信)係統 48
1.1.7.3 C3I(指揮、控製、通信與情報)係統 48
1.1.7.4 C4I(指揮、控製、通信、計算機與情報)係統 48
1.1.7.5 C4ISR(指揮、控製、通信、計算機、情報、監視與偵察)係統 48
1.1.7.6 C4IKSR(指揮、控製、通信、計算機、情報、殺傷、監視與偵察)係統 49
1.1.8 網絡中心戰——Network - Centric Warfare 50
1.1.8.1 NCW與《2020年聯閤構想》 50
1.1.8.2 NCW與GIG 51
1.1.8.3 NCW與國防部軍事轉型 51
1.2 網絡戰相關基本概念分析 52
1.2.1 Electronic與Electromagnetic 52
1.2.2 Network 對Cyber 55
1.2.2.1 Network 55
1.2.2.2 Cyber 59
1.2.3 Operation對Warfare 64
1.2.4 Information warfare 對 network centric warfare 65
1.3 美軍的網絡戰概念框架 65
1.3.1 美軍“大網絡戰概念” 66
1.3.1.1 美軍“大網絡戰概念”實質性內容 66
1.3.1.2 美軍“大網絡戰”相關概念分析 68
1.3.2 美軍“小網絡戰概念” 71
1.3.2.1 EW概念內容 71
1.3.2.2 Computer Network Operation概念內容 72
1.3.2.3 Cyber Warfare概念內容 72
1.3.2.4 Information Operation概念內容 72
第2章 網絡戰力量體係(作戰視圖) 73
2.1 美軍高層指揮控製關係 73
2.1.1 美軍指揮關係相關概念 74
2.1.2 四種指揮關係 75
2.2 國防部信息係統局DISA 77
2.2.1 使命任務 77
2.2.1.1指揮與控製C2(Command and control): 77
2.2.1.2計算服務和應用托管(computering/application Hosting) 78
2.2.1.3閤同和采購(Contracting and Procurement) 79
2.2.1.4 GIG工程 79
2.2.1.5信息安全IA(Information Assurance) 80
2.2.1.6 MNIS(Multinational Information Sharing ) 81
2.2.1.7 網絡中心企業服務(Net-Centric Enterprise Services) 81
2.2.1.8 衛星通信服務(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SATCOM) Services) 81
2.2.1.9 頻譜管理 82
2.2.1.10 兼容性測試 82
2.2.1.11語音、視頻和數據服務 83
2.2.2 DISA的發展曆程 83
2.2.2.1 國防通信局(Defense Communications Agency)階段 83
2.2.2.2 DISA階段 83
2.2.2.3 當前的革新 84
2.2.2.4 未來展望 84
2.2.3 DISA組織結構 85
2.2.3.1 戰略事務分部 85
2.2.3.2 共享服務分部 85
2.2.3.3 特殊使命 86
2.2.3.4 特殊顧問 86
2.2.3.5作戰司令部野戰局(Combatant Command Field Offices ) 86
2.2.4 DISA的戰略: SURETY, REACH, SPEED 87
2.3 美戰略司令部網絡戰職能 88
2.3.1 基本情況 88
2.3.2 組成結構 89
2.3.2.1 全球打擊聯閤職能組成司令部 89
2.3.2.2 航天作戰聯閤職能組成司令部 90
2.3.2.3 全球網絡作戰聯閤特遣部隊 90
2.3.2.4 網絡戰職能組成司令部 92
2.3.2.5 集成導彈防禦聯閤職能組成司令部 94
2.3.2.6 ISR職能組成司令部 94
2.3.2.7 聯閤信息作戰戰爭司令部 95
2.3.2.8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作戰中心 97
2.4 美國陸軍網絡戰力量 97
2.4.1 陸軍網絡戰力量構成 97
2.4.1.1網絡戰司令部/9th 信號司令部(NETCOM/9th SC(A)) 97
2.4.1.2 陸軍情報和安全司令部(INSCOM) 99
2.4.1.3 陸軍通訊電子戰生命周期管理司令部 101
2.4.1.4 美陸軍航天和導彈防禦司令部(SMDC)/陸軍戰略司令部 102
2.4.1.5 陸軍計算機網絡作戰-電子戰支持局USACEWP 103
2.4.2 與其他部隊的關係 103
2.4.3 陸軍網絡戰的指揮與控製 104
2.4.4 陸軍網絡基礎設施 105
2.5 美國空軍網絡戰力量 106
2.5.1 空軍網絡戰相關部隊 106
2.5.2 空軍野戰局中其他網絡戰力量 108
2.5.3 空軍NETOPS業務處理模式 113
2.6 美國海軍網絡戰力量 115
2.6.1 海軍網絡戰司令部 115
2.6.1.1 NAVSOC海軍衛星作戰中心 117
2.6.1.2 NCTAMS海軍計算機和通訊地麵(Area)主站 118
2.6.1.3 艦隊信息戰中心與海軍信息作戰司令部 118
2.6.1.4海軍戰術係統交互能力中心(OPNAV39) 119
2.6.1.5 通信安全物資係統主任辦公室 119
2.6.1.6 艦隊偵察支援司令部 120
2.6.1.7 海軍安全司令部 120
2.6.1.8 海軍計算機特遣部隊計算機網絡防禦司令部 120
2.6.1.9 海軍信息作戰司令部 121
2.6.1.10 海軍網絡與空間司令部(NNSOC) 121
2.6.1.11 第十艦隊 (Navy Tenth Fleet) 122
2.6.2 海軍網絡戰司令部基本情況 124
2.6.2.1 美海軍網絡戰司令部下屬網絡與空間作戰司令部的基本情況 124
2.6.2.2 海軍GNOSC在NETOPS業務領域基本情況 124
2.6.3 海軍全球NNSOC的部署情況 126
2.7 美軍擬建的網絡戰司令部 126
2.8 美國政府網絡安全相關機構 129
2.8.1 國傢安全局(NSA) 130
2.8.2 國土安全部(DHS) 131
2.8.3 與軍事係統相關領域機構的關係 133
2.8.4國傢安全令2008 133
2.9 美民間網絡安全力量 135
第3章 網絡戰戰場空間(技術視圖) 137
3.1 GIG相關情況介紹 137
3.1.1 GIG的核心通信鏈路 139
3.1.2 GIG建設過程中的重要計劃 140
3.1.2.1 全球信息柵帶寬擴展計劃(GIG-BE) 140
3.1.2.2 聯閤戰術無綫電係統(JTRS) 141
3.1.2.3 轉型衛星(TSAT) 142
3.1.2.4 網絡中心企業業務(NCES) 142
3.1.2.5 水平融閤(HF) 143
3.1.2.6 加密轉型 143
3.1.3 GIG各軍種組成部分 143
3.1.3.1 海軍部隊網(FORCENet) 143
3.1.3.2 陸軍LandWarNet陸戰網 145
3.1.3.3 空軍C2星座網 146
3.2 GIG網絡集成方式 149
3.2.1 硬件集成—網絡互聯技術 149
3.2.1.1 IPV6 149
3.2.1.2 MPLS 151
3.2.1.3 黑色核心網絡技術 159
3.2.2 軟件架構---服務集成方式 164
3.2.2.1 采用COTS方式采購通用商用軟件 164
3.2.2.2 采用SOA構架做軟件應用集成 164
3.2.3 作戰層麵上的集成方式 165
3.2.4 DOD業務方麵的集成方式 165
3.2.5 戰略層麵集成框架 166
3.3 基於GIG的作戰應用 170
3.3.1 CEC協同作戰能力 170
3.3.1.1 CEC網絡係統具有以下三大功能 172
3.3.1.2 CEC的組成與操作 172
3.3.2 FCS未來作戰係統 173
3.3.2.1 完成目標 173
3.3.2.2 技術上的實現方式 174
3.3.2.3 主要技術挑戰 174
3.3.3 TTNT戰術目標網絡瞄準與NCCT網絡中心協同瞄準技術 175
3.3.3.1 TTNT戰術目標網絡瞄準技術 176
3.3.3.2 網絡中心協同目標瞄準(NCCT) 技術 178
3.4 GIG的信息保障(IA) 180
3.4.1 IA信息(安全)保障 181
3.4.1.1 IA信息(安全)保障戰略規劃 181
3.4.1.2 美國防部GIG IA Architecture 183
3.4.1.3 IA戰略轉型 184
3.4.2 美國防部DMZ(De-Militarized Zone) 187
3.4.2.1 CSD DMZ 基本情況 187
3.4.2.2 DOD DMZ 基本情況 189
3.4.3 AdHoc網絡及其安全 191
3.4.3.1 Ad Hoc網絡 191
3.4.3.2 Ad Hoc網絡安全 197
3.5 美軍NCR項目 202
3.5.1 項目背景 202
3.5.1.1 頒布網絡安全法律,製定國傢安全戰略 203
3.5.1.2 健全組織機構,實施全麵統籌 203
3.5.1.3 增加投入加強管理,確保信息係統安全 204
3.5.2 建設目標 204
3.5.3 建設內容 206
3.5.4 建設計劃 206
3.6 SUTER計劃 208
3.6.1 Suter計劃的背景和現狀 208
3.6.1.1 開發曆程 208
3.6.1.2 Suter 3概況 209
3.6.1.3 Suter 5 演習情況 210
3.6.2 Suter計劃的能力 211
3.6.2.1能力概述 211
3.6.2.2 能力總結 211
3.6.3 Suter計劃的實施細節 211
3.6.3.1 Suter 1計劃細節分析 212
3.6.3.2 Suter 2計劃細節分析 213
3.6.4 NCCT網絡 214
3.6.4.1 概述 215
3.6.4.2演習情況 215
3.6.4.3 NCCT係統的組成 217
3.6.4.4 NCCT工作原理 218
3.6.4.5 Suter能力在NCCT網絡中的實現 218
第4章 經典網絡戰案例分析 220
4.1 俄羅斯攻擊愛沙尼亞---因特網網絡戰 220
4.2 以色列“電子攻擊” 敘利亞—戰場網絡戰 223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