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鲁·米勒(Andrew Miller),英国著名小说家,1960年生于英国布里斯托。
他曾于1991年在东安格利亚大学学习创意写作,1995在兰开斯特大学发表了论述批评性写作与创意写作的博士论文。
他发表第一部小说的《无极之痛》(INGENIOUS PAIN)获得了三个文学大奖,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国际IMPAC都柏林文学奖(International IMPAC Dublin Literary Award,英国作家D.H.劳伦斯、E.M.福斯特、格雷厄姆•格林都是该奖获得者)。目前这部小说已经被翻译成36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本书描绘了天生没有痛楚的男孩短短三十二年的一生。
一个生来没有痛觉的男孩——詹姆斯。到了十一岁才开口讲话。由于传染病肆虐、家庭变故,他开始流浪的日子,遭遇各种奇事:有人利用他没有痛觉的身体贩卖灵药,有人收藏他成为展示品……
“铁石心肠”的詹姆斯成为优秀的外科医生,在肌理血肉间挥汗操刀。直到他爱上女疯子多特,又瞬间失去她,詹姆斯开始感受到人类应有的七情六欲,开始懂得悲伤、流泪和身体的疼痛……
“痛”是身体的感觉;内心的痛是“痛苦”。本书深刻地探讨这两种存在于人身的痛楚。作者在繁复紧凑的情节中叙述詹姆斯充满传奇的一生。
《北京晨报》 别水/文 阎连科:鲁迅的语言是不朽的 今天的作家比不上他 小说在缩短,这是今天小说的一个普遍现象,20万字能够表达原来50万甚至是100万字的内容。所以,小说越来越短,我们的阅读也自然就短了。 最近读书,有两本感觉很...
评分我有他签名版,写我名字的汉语拼音的时候,着实难坏了他,我指挥他写我的姓氏(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告诉),然后再指挥他写我的名字的第一个字,刚费力地写了7个没有关联的字母后,他如释重负地看着我说:"ah~~you're..."刚要大喜过望地告诉我他会念我的名字了,我说:别急,后...
评分转自 阎连科在《北京青年报》上刊登的书评: 安德鲁·米勒让木头感知疼痛 阎连科 倘可说在蚊虫烦乱的夏秋拿到一济清凉油就是身心之慰,那么在写作的狂燥中,读到英国作家安德鲁·米勒的《无极...
评分我遇见这本书不可以不说是种缘分,早早的我就听说了这本书,我在长沙寻寻觅觅未果,却在成都双流机场候机厅里无意间瞥见了。当然,我毫不犹豫的就买下来了。其实我买书是很挑剔的,中外经典名著家中藏得很全,自是轮不到我买。通俗小说不买,看过的不买,美国文学不买,日...
有原著还是读原著吧~翻译得真是平淡如水~
评分大学读过这本书,思考疼痛,小时候总是做梦有很痛的感觉,所以到现在都是蜷缩着睡觉。
评分05出版时名字叫做什么从月球来的孩子之类,不是很清楚了,这就属于重新翻译出版的了。 书的内容有些灰暗,十八禁也就算了,还有重口味……不过好这口的人可以来看看,我觉得读完对生活的感观没有多大改变。在下感觉这单单就只是一个讲述故事的小说,阐述了一个我们很少会用到的道理。
评分我还是喜欢这本书以前的名字“从月亮来的男孩’
评分小悲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