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是德国近代杰出的诗人、作家和思想家。世人公认他是继但丁和莎士比亚之后西方精神文明最为卓越的代表。《少年维特的烦恼》这部以第一人称写就的书信体小说,不仅传达了欧洲从古老的封建制度向资产阶级过渡的转型时期,中青年一代追求“个性解放”,“感情自由”,“恢复自然的社会状态”,“建立平等的人与人关系”的强烈愿望,也阐明了作者自身鲜明的立场。
《译文名著精选:少年维特的烦恼》是他早年最重要的作品。少年维特爱上了一个名叫绿蒂的姑娘,而姑娘已同别人订婚。爱情上的挫折使维特悲痛欲绝。之后,维特又因同封建社会格格不入,感到前途无望而自杀。
《译文名著精选:少年维特的烦恼》曾震撼了德国乃至欧洲整整一代青年的心。
这两天重温一遍,依旧久久不能平静。 记得第一次看完《少年维特的烦恼》的那段时间,总是时不时地出现莫名其妙的感慨。早在十年前,有一天同学告诉我说,她看了一本书叫《少年维特的烦恼》,故事不错,可是太闷了。于是,我在后来的日子里——捧着各种名著不分日夜的日子里,从...
评分第一次读《少年维特的烦恼》应该是在大三一个无聊的午后。从三联买了这本书,在床上看了起来。想不到看完的时候,我已经泪流满面。 感触特别深的,是维特的那种绝望,在社会上的绝望,在工作上的绝望,在感情上的绝望,特别触动当时的心情,因为就快大四了,一切那么的茫然和...
评分 评分如果有这样一个女孩,身边的人都喜欢她,老人临终时会请她去陪伴,有人生了病会请她去照顾,年纪轻轻就担负起照顾八个弟妹的重担,充当他们的母亲,并获得他们由衷的喜爱——然而,却有一个“文文静静”的男孩为她而精神分裂,被关进疯人院整整一年,另一个青年画家更为了她举...
评分因为得知维特效应这个词所以去看的,老实说,歌德的名字在装逼界被滥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看这部的信心。 非常优秀,莪相的那首长诗出来的时候,眼泪就停不下来了。 人都是脆弱的,在黑暗的经历中,谁都需要寻求慰藉。 但是,这个慰藉到底是良药还是砒霜,带来的...
可惜其实根本就没有这样一个维特
评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烦恼?把维特放到今天,不仅不被理解,还要被世人谩骂。他敏锐,冲动,热情,富有激情,为人类的命运担忧,他所看到的世界,总是绿意盎然,清澈明亮。他对穷人是理解的,他对每一样事物都有他自己的理解。对于世俗,他是唾弃和不接受的。然而最终,他自杀了。一个理想主义者选择结束自己生命,不得不问自己,美好的东西时候是自己想象出来的梦境,还是披着美好外表的丑恶,也许正是这个时代的每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烦恼。我感受最大的是,书里的句子很美,在他死之前,一切都是美好的。死之后,那些美好并没有随着死亡而消褪。死亡能带走一切,却带走不了他曾经对世界和绿蒂的爱。
评分我不知道是否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绿蒂,都会有维特的烦恼,可是死亡和爱情从来都是必经和严肃的话题,没有人能够给出一本通用指南告诉你应该怎么做。维特说,我只受我的心支配。维特最后愿意为了他高贵的情人选择死亡,保留了爱情的尊严,也让爱情不朽。可是让情人抱憾终身又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得不到真的只能是遗憾吗,这样一种悲剧情结似乎从来没有人能够解开。爱情高于生命,为了成全爱情的美满,生命只能是一种用于陪衬的牺牲品,维特啊维特,爱情对你而言是何其的高贵,你在那个安静的冬夜,给绿蒂念奥西恩的诗,那时候,夜空,晚星,原野,河流,荒坟,以及那个佩剑的英雄,这些都成了永恒,以及你对绿蒂的爱。我被深深感动到了,或许更多地只是想到了什么。维特,向你致敬,敬你葡萄的眼泪。
评分其实我是想起布鲁姆在《美国精神的封闭》里写到过那时候的美国大学生不再通过《少年维特之烦恼》来观照爱情,然而找不到这句话了,反倒看到了Coriolanus里的一段台词,难怪一直都觉得熟悉……
评分“在混乱而矛盾的力量的迷宫中,人性找不到出路,此人就非死不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