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1955年2月17日-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2011年8月,莫言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变》是一篇描述三十年来中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文章。二○○五年一月,女儿笑笑陪我去意大利乌迪内取NONINO国际文学奖。其间,结识了印度加尔各答一家出版社的编辑NaveenKishore。女儿与他用英文交谈,我坐在旁边看他。这是一个面部轮廓极为鲜明,沉默寡言的黑皮中年男子,穿一身黑色制服,披一件黑色风衣,担一架看上去十分沉重的黑色照相机。
经周老师的推荐,正正式式地朵颐起莫言的自传体小说《变》,正如序中所述,作者本人诚惶诚恐地担任起用个人的人生经历去折射出中国社会三十年变化这样一个命题。个人认为:薄薄80几页的文字不足以承受这个话题,对于三十年变化的历史沧桑,叙述显得如此的苍白,不够厚重...
评分算是莫言的自传体小说。 谁都知道在中国活着不容易,我认为根本原因就是中国人太多了。再聪明也无法超得过膨胀的人口,那么多要吃饭的人。莫言是敢写的,写出了中国人活着的无奈。生存是第一的,生存之上才能谈一切理想主义的东西,莫言是中国人,深谙中国人的生存之道,在这种...
评分去书店无意间发现这本书,没什么名气。我男人说我又随大溜。嗯 我就是这样好奇心重,就像如果不是他获奖我根本不知道红高粱是他写的,除了矮子四那样作死的人谁会知道哪个电影原著是谁之类的,我就是想知道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的一本没什么名气的书会写成什么样。不过...
评分不落俗套的跟着诺奖掀起的莫言热带着一点点功利性的开始找莫言的书。起初只是为了多一些和朋友们讨论的谈资,或者表示自己读过一点书。 以一种小人的姿态猜测,抱着我这类态度跟风的童鞋还不在少数呢,图书馆所有诺奖大师的书已外借,当当亚马逊更是售罄,只能订购。 ...
评分在一个冬日的深夜静静读完了莫言的中篇小说《变》。 台灯昏黄的光弥漫在四周,灰尘上下纷飞,似乎是挣扎的魂灵,却始终无法逃脱那无形之手的束缚。始终无法逃脱,那种涩涩的压抑紧紧压迫在心头,窒息,深深的窒息。 其实这是一本相当轻快的小说。语言平平淡淡中略显起伏,仿佛...
要是往多了写就成了《兄弟》了。
评分在他们那一代人看来只是生活的在我们看来有如魔幻。有趣的是,此书英文版被收在一个叫“什么是共产主义”的系列里。
评分生猛的现实,文字应该给四星,少给的那颗星是对文字之外的某种东西的需求。
评分时代的脉络清晰可见,人生的轨迹鬼魅难测。
评分又是四万字出了一本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