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是一篇描述三十年来中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文章。二○○五年一月,女儿笑笑陪我去意大利乌迪内取NONINO国际文学奖。其间,结识了印度加尔各答一家出版社的编辑NaveenKishore。女儿与他用英文交谈,我坐在旁边看他。这是一个面部轮廓极为鲜明,沉默寡言的黑皮中年男子,穿一身黑色制服,披一件黑色风衣,担一架看上去十分沉重的黑色照相机。
莫言(1955年2月17日-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2011年8月,莫言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不落俗套的跟着诺奖掀起的莫言热带着一点点功利性的开始找莫言的书。起初只是为了多一些和朋友们讨论的谈资,或者表示自己读过一点书。 以一种小人的姿态猜测,抱着我这类态度跟风的童鞋还不在少数呢,图书馆所有诺奖大师的书已外借,当当亚马逊更是售罄,只能订购。 ...
评分这本书真的是很有意思,薄薄一本,倒给我带来久久的回味。翻来覆去,读了它有三四遍,还是忍不住要笑起来,不是捧腹大笑,笑的挺畅快的。故事的结局似乎交代的很清楚,又不清楚,给人无限的遐想,又不想去把这口锅擦得太参光瓦亮。总之,值得一读。
评分不落俗套的跟着诺奖掀起的莫言热带着一点点功利性的开始找莫言的书。起初只是为了多一些和朋友们讨论的谈资,或者表示自己读过一点书。 以一种小人的姿态猜测,抱着我这类态度跟风的童鞋还不在少数呢,图书馆所有诺奖大师的书已外借,当当亚马逊更是售罄,只能订购。 ...
评分莫言的原作意在勾兑“时间”这坛陈酿,叙事者仿佛手握卷尺,施展了一番拉伸术,对时间作了匠心独运的构拟。万物悸动的秋天,点染着各式情绪,世界陡然陷入了无序的状态,人鸟树花,纷纷然地在“勃兴”与“垂暮”的轨道上作着拉力赛。第一人称外聚焦式的回顾性视角更是为这多事...
评分作者的语言组织太成熟,轻易地就从记忆里的一个人物跳跃到另一个人,而且毫不生硬,就像是在向读者----这里姑且把读者比做另一个自己----这另一个自己也许就是生活中或者社会上随随便便的一个人----诉说自己的身边故事。 以时间为轴,变出了部分人生轨迹的片段。 有些断然,但...
又是四万字出了一本书……
评分在他们那一代人看来只是生活的在我们看来有如魔幻。有趣的是,此书英文版被收在一个叫“什么是共产主义”的系列里。
评分莫言对生活是抱有恨意的人,不过自卑和阴暗但又具备才华的人 往往能获取世俗的成功,老天平等对人~
评分在这本薄薄的小册子里,莫言有意模糊处理了虚构和非虚构的边界,让它显得又像小说又像自传,故事本身波澜不惊,却能用不到百页的篇幅承载起中国社会从文革到21世纪初的变迁历程,收尾也意味深长,读来不免有几分心酸。
评分窝窝囊囊地活着,不如轰轰烈烈地死去。何志武是个很有趣的人撒~最后最后,莫言收下了一万元,哈哈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