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內在世界

深入內在世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山大學
作者:肖小軍
出品人:
頁數:204
译者:
出版時間:2010-6
價格:25.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306036698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羅伯特·勃萊
  • 第一批
  • 文學
  • 勃萊
  • 內在成長
  • 自我探索
  • 心理療愈
  • 意識提升
  • 情緒管理
  • 人格發展
  • 心靈覺醒
  • 思維轉變
  • 內在覺察
  • 自我實現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深入內在世界:羅伯特•勃萊深層意象詩歌研究》內容簡介:“深層意象”於20世紀50年代開始嶄露頭角並隨後發展成當代美國文學的一股重要力量。其主要成員包括羅伯特•勃萊、詹姆斯•賴特、威廉•斯塔福、路易斯•辛普森、羅伯特•凱利、傑羅米•羅森博格、晚年時期的華萊士•斯蒂文斯、W.S.默文、高爾威•吉內爾、馬剋•斯特蘭德、查爾斯•希米剋以及詹姆斯•泰特等。本文主要以羅伯特•勃萊的詩歌詩學作為個例來研究。

作為評論界所公認的“深層意象”領袖,勃萊深受弗洛伊德與榮格的精神分析學尤其是無意識理論的影響。他認為,詩歌是刹那間滲透到無意識中去的東西,而意象是進入無意識的途徑與渠道。羅森博格則稱,詩歌將使詩人的無意識與讀者的無意識進行對話與交流。為瞭區分於20世紀初“意象主義”的意象觀,勃萊將“意象主義”稱之為本質上的圖像主義或客觀主義,而他個人的意象理論則為,意象既不能從現實中獲得,也不能返迴到現實世界中去。它來源於人的心靈與幻想意識或超現實世界。除無意識理論之外,勃萊還受到超驗主義、道教、伯麥主義以及魔幻理論等思想的影響,這些理論都關注潛藏在內心深處的無意識世界。

勃萊的“深層意象”詩學具有強烈的批判性。他反對現代主義建立在物質主義或客觀主義西方哲學基礎之上的詩歌原則,他認為,美國現代主義詩歌繼承瞭美國商業文化與清教主義傳統,而它們將遺禍於民族精神的發展。美國詩歌自最初階段以來轉嚮瞭一個錯誤的方嚮——嚮外部世界。也就是說,美國詩歌失去瞭自己的中心和途徑,將不得不在客觀實物上徘徊。然而,詩歌是心靈深處情感的外露。因此,他主張詩歌應轉嚮內心,記錄瞬問的無意識活動。美國詩歌應嚮拉美及古代中國的詩歌學習。他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注重心靈與精神而不是物質。詩集《從床上跳起》正是受中國道傢哲學思想的影響而創作完成的,其內核就是孤獨、沉思與無為的人生哲學。

勃萊關注人的精神生活。他的大部分詩歌主題是關於“孤寂、黑暗、影子以及沉思”的內容,詩人認為,這些內容是人意識內涵中最深層的部分,也最能使人獲取最大的創造力並最能揭示人性的本質。

作為超現實主義詩人,勃萊並不是如某些批評傢所說的那樣是“逃避主義者”。相反,他堅持,詩人不應該脫離現實。其代錶作——獲國傢詩歌圖書奬的《遍體靈光》——是一部典型而且很具有說服力的詩集。它證明,詩人應承擔起社會建設的責任。該詩集是一部戰爭題材的作品,通過敘述者深層意識的敘說,作品錶達瞭戰爭不僅在物質上而且在精神上摧毀著人類世界,而後者更具有殺傷力。某種意義上說,勃萊是位現實主義的超現實主義者。

著者簡介

肖小軍 1968年生,湖南師範大學英語吾言文學本科、碩士,中山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博士。深圳積業技術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英語詩歌與詩論研究。己齣版譯著兩部,參編教材多部,發錶論文十餘篇。

圖書目錄

IntroductionChapter One A General Review on Deep Image 1.1 Deep Image 1.1.1 Background Introduction of Deep Image 1.1.2 Rothenberg and Kelly's Views on Deep Image 1.2 Robert Bly's Deep Image Poetics 1.3 Themes of Deep Image PoetryChapter Two Comparison Between Imagism and Deep Imagism 2.1 Difference in Theory 2.2 Difference in Practice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Bly's Poetics 3.1 Freud and Jung's Theories of the Unconscious 3.2 Mysticism: the Theory of the Duende and Boehmenism 3.2.1 The Duende: the Muse of Poetry 3.2.2 Boehmenism: Between the Inward and the Outward 3.3 TranscendentalismChapter Four Return to Solitude 4.1 The Poet and Solitude 4.2 Solitude: A Passage to Pleasure 4.3 Significance of SolitudeChapter Five Deep Image Poetics in Robert Bly's Political Poetry 5.1 Political Poetry in America 5.2 Robert Bly's Theory of Political Poetry 5.3 The Light Around the Body and "The Teeth Mother Naked at Last"Chapter Six The Shadow in "Sleepers Joining Hands" 6.1 Interpretation of the Shadow 6.2 The Shadow in the Poem 6.2.1 The Shadow as the Poet 6.2.2 The Shadow as the Anima 6.2.3 The Shadow as the Collective Image 6.3 The Shadow and the SelfChapter Seven The Way to the Inward Life: Ancient Chinese Poetics and Poetry in Robert Bly 7.1 A Brief Background Introduction 7.2 Chinese Poets in Robert Bly 7.3 Taoism in Robert BlyConclusionSelected BibliographyAppendix Acceptance of the National Book Award for Poetry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