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透過經學史與學術史之結合,考察清中葉常州學派興起,及其流衍,以及與考據之互動。書中認為,常州學派之成立,與具有經世之思的常州文人,在面對考據學的挑戰時,對傳統經學內容進行思考,有密切關聯。在爭奪儒家經典解釋話語權的同時,基於對話之需求,其學術形式不免受到考據學之影響,然儒家政治話語的內在精神,始終貫串其間。
蔡長林,臺灣澎湖人,一九六八年生,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專研中國經學史、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春秋學。著有《論崔適與晚清今文學》、《常州莊氏學術新論》等,主編有《晚清常州地區的經學》、《隋唐五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校訂《翼教叢編》。另有〈唐代法律思想的經學背景──《唐律疏議》析論〉、〈乾嘉道咸經學采風──讀《經學博采錄》〉等論文二十餘篇。
《从文士到经生——考据学风潮下的常州学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民国99年,《中国文哲专刊》第39种)。去年拿到书只看了导言部分,觉得这样的经学研究风格很特别,不同于大陆的经学研究,语言典雅又很平易,充满探究的诠释,着力探微索隐,感觉很不错。可惜,我那时...
评分《从文士到经生——考据学风潮下的常州学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民国99年,《中国文哲专刊》第39种)。去年拿到书只看了导言部分,觉得这样的经学研究风格很特别,不同于大陆的经学研究,语言典雅又很平易,充满探究的诠释,着力探微索隐,感觉很不错。可惜,我那时...
评分《从文士到经生——考据学风潮下的常州学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民国99年,《中国文哲专刊》第39种)。去年拿到书只看了导言部分,觉得这样的经学研究风格很特别,不同于大陆的经学研究,语言典雅又很平易,充满探究的诠释,着力探微索隐,感觉很不错。可惜,我那时...
评分《从文士到经生——考据学风潮下的常州学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民国99年,《中国文哲专刊》第39种)。去年拿到书只看了导言部分,觉得这样的经学研究风格很特别,不同于大陆的经学研究,语言典雅又很平易,充满探究的诠释,着力探微索隐,感觉很不错。可惜,我那时...
评分《从文士到经生——考据学风潮下的常州学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民国99年,《中国文哲专刊》第39种)。去年拿到书只看了导言部分,觉得这样的经学研究风格很特别,不同于大陆的经学研究,语言典雅又很平易,充满探究的诠释,着力探微索隐,感觉很不错。可惜,我那时...
四年前受益匪浅的著作,居然没有标。当时从大陆拿台湾新书不易,得蔡先生发给我一本。请益问题也获详细回答。
评分2010年底台北中央研究院的林庆彰先生等一行人,来学校访学的时候给古代文学的硕士点赠了好多书,老祁便让我们每人挑几本寒假回家看。虽只是粗略地看了看,便能感觉蔡先生的文字犹如他的人,典雅平易。至今对蔡长林先生的那次讲座记忆犹新,所谓:“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也不过如此吧......
评分求古以后求是,建立在回到历史现场前提下的的经学史重构
评分本书在方法论上极有创获,突破了梁钱设定的三百年学术史框架。从社会史,思想史来切入学术史,这对于回到历史语境极有帮助。在作者看来,常州学派明显是文士主导的,以科举策论,辞章为武器来对抗考据学压力。到了庄述祖那一代后,为了回应考据学压力,常州学派也渐渐开始用考据的方法来呈现自身的学术研究。由此可以看到,正因为常州学术的根底在策论,因此它的应时性也必然随着晚清社会巨变而得到彰显,龚魏康一路即如此。但清代中后期,今文经学的另一路,陈立等人似乎则直承惠栋汉学而来,故而学术风格与常州决然不同。总之,五星好评。
评分本打算匆匆翻阅此书后,做报告为期末作业,没想到看完前言的方法论就被蔡先生的文字所打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