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日本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对日本武士道经典《叶隐》及武士道精神的独特解读,在日本再版达50次,堪称超级畅销书。《叶隐》对日本人精神影响之深刻,不亚于《论语》对中国人的影响。不了《叶隐》,就很难真正理解日本民族和日本民族性中的扩张欲。三岛生前对《叶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用现代理念、文学化语言加以解读,是一部十分独特、极具价值的学术随笔。
三岛由纪夫,日本小说家,剧作家,记者,电影制作人,电影演员,是日本战后文学的大师之一,不仅在日本文坛拥有高度声誉,在西方世界也有崇高的评价,甚至有人誉称他为“日本的海明威”,曾二度入围诺贝尔文学奖,也是著作被翻译成英文等外国语版最多的当代作家。后为极端激进政治目的自杀谏世。
这书实在让人爱不起来 从书中摘抄叶隐的原文来看,该书不过就是忠君思想杂糅些儒佛的理论,矛盾之处比比皆是.这样一套东西作为职业敢死队的行为守则也倒罢了,作为人生哲学来实践则断难成立.将死亡作为绝对的意义,视为人生坐标的原点,在美学上是有着莫大的诱惑力的:这样就将相对...
评分没读过这门书及“叶隐闻书”的人,是难以理解日本人的美的。日本武士将理智与感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产生了这向死而生的美学。没错,这美学似乎缺乏了点慈悲的意思,但是似乎又是很慈悲,是感情的极致。对于一个武者,我相信没有比武士道更适合他们的心灵了,即使圣经也达不到...
六星
评分行前讀完的最後一本書,三島自戕前所持守之思想,也藉由此瞭解武士道之精神。「古來之勇者,多為特立獨行者。執著拙直剛勁,氣力強悍,充聚勇氣。」讀來令人滌蕩勇氣,精神振作。感覺武士道精神,比之陽明學,多的是對於死亡的渴望,將死亡視作生命雕塑中的最後一刀,力求盡善盡美。且將遙遠的死亡化作當下時時刻刻的存在,不單是海德格爾的「向死而生」,甚至於「為死而生」。這樣看來又有點走極端,可能是武士身份所要求的吧。程嬰杵臼,月照西鄉。私以為,對於生死的合適態度,是各歸其位,不輕視也不重視。武士道和佛學的基礎都是虛空,但所生之花朵各異,頗為有趣。另,感覺三島的哲學,淺顯而實際。讀來不免微笑,但又敬佩他知行合一的勇氣。《天人五衰》讀完後,暫時作別,以待重逢。
评分不喜欢那翻译的腔调,显得迂腐。也许和最近读书太多有关,思维总是涣散,而这本书里三岛也没说什么太实质的东西,觉得满篇空话,读的比较难受,相较之下大段引用的《叶隐》原文倒是更直白更有意思。三岛自己说了半天,我就觉得他只是想死,不想活了,然后要找个去死的理由,我想一个对生命严肃看待的人来说,这个理由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这个叙述的过程中,三岛极为啰嗦委婉,令人感到厌烦。最终剖腹也不太顺利,至少肉体上是非常痛苦的,不过在他的精神层面是否觉得满足了?希望如此,不然也太过悲惨。
评分六星
评分“恋之极致,乃是心痗至死亦不形于颜色之忍恋也。相思便求得到,到底未有刻骨,沉挚之质到底也轻浅。一生自愿自使相思至死而不肯辞,乃恋之真正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