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神即心

即神即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作者:程樂鬆
出品人:
頁數:267
译者:
出版時間:2010-5
價格:36.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300121031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道教
  • 陶弘景
  • 宗教
  • 程樂鬆
  • 宗教學
  • 中古史
  • 魏晉南北朝
  • 道傢道教
  • 哲學
  • 心性
  • 頓悟
  • 禪宗
  • 佛教
  • 修行
  • 智慧
  • 覺醒
  • 人生
  • 自我提升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即神即心:真人之誥與陶弘景的信仰世界》內容簡介:神秘經驗與神聖啓示是宗教研究中的兩難課題,同情地理解神秘經驗和神聖啓示是宗教研究的責任,然而,神秘經驗與神聖啓示卻從根本上拒斥堅定信仰和私人體驗之外的理性分析。《即神即心:真人之誥與陶弘景的信仰世界》以魏晉六朝時期道教上清派神聖啓示的經典化及體係化為主題,通過重構詮釋者陶弘景的神秘經驗及信仰世界,從更加生動的信仰與體驗視角人手,梳理上清派啓示文本在兩個世紀的流轉和變化中從神聖啓示到神學體係的變遷。在上清派“真人之誥”從啓示到經典的文本曆史跨越中層現陶弘景作為詮釋者“即神即心”的信仰世界。

著者簡介

程樂鬆,2006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學係,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嚮為魏晉六朝道教史及宗教學理論。

圖書目錄

導論
一、釋題/1
二、概念之界說/5
三、研究曆史迴顧/9
四、研究資料與方法/13
第一章 陶弘景生平考索/19
一、史籍中所見的陶弘景傳記資料考辨/23
二、陶弘景的傢學與早年慕道經曆/29
三、行義與隱居:陶弘景的人山選擇與動機/34
四、陶弘景的知識與道教實踐/42
五、結論/47
第二章 六朝時期的感遇與啓示/48
一、誌怪小說中的感遇故事/53
二、宗教經典的啓示/60
三、陶弘景之前的楊許手書/64
四、結論/68
第三章 陶弘景的神秘經驗與“真人之誥”/69
一、陶弘景的夢與神秘經驗/72
二、“玄中之師”與“真人之誥”/81
三、結論/86
第四章 《真誥》、《登真隱訣》與楊許手書/87
一、楊許手書文本曆史中的《真跡》與《真誥》/92
1.《真誥》的篇章結構與版本/92
2.《真誥》與《真跡》關係考論/96
二、華僑與《真誥》之編年/110
三、《登真隱訣》的輯佚及其與《真誥》之關係/116
1.《登真隱訣》的版本及其散佚/116
2.《登真隱訣》的篇章結構/124
四、結論:楊許手書與陶弘景的“真人之誥”/132
第五章 從敘事到經典:陶弘景注釋及注文重讀/134
一、真人降噯的敘事重構及《真誥》的文本框架/137
1.楊許真噯的敘事結構分析/137
2.《真誥》中所見之敘事重構分析/143
二、“神聖”的呈現:陶弘景注釋的文獻學分析/158
三、注釋中的神學建構/173
四、結論/184
第六章 《周氏冥通記》:敘事、誥噯與修真/185
一、《冥通記》緣起及作者考索/188
二、《冥通記》與“真人之誥”:敘事中的誥噯與煉養/195
三、結論/201
第七章 結論:陶弘景的道教學/203
一、“真人之誥”的詮釋與陶弘景的道教學/207
二、陶弘景道教學的理解:從“真人之誥”齣發/212
附錄一《登真隱訣》佚文匯編/218
附錄二《真誥》道授篇、陶弘景注釋中的經典品目與上清經典及仙傳之對參/247
參考文獻/251
一、《道藏》經典及古典文獻資料/251
1.《道藏》內經典文獻/251
2.藏外古籍文獻資料/252
二、中文及日文/253
三、西文/262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視角太單一瞭。特彆是遇到跨界問題。比如討論陶和梁武關係就顯露齣,為瞭建構的道教理論而強釋材料的問題。理論先行吧。

评分

理論不錯,實證相比差一些,這是哲學齣身的道教學者的通病吧。

评分

大緻翻閱一遍。主要討論陶弘景對上清派文本的整理和編注,比較重視文本的性質和構成。行文和論證太囉嗦瞭。校勘比較粗糙,最後參考文獻部分:1、誤《華陽國誌》作者常璩為“常鐻”,2、誤《法苑珠林》為《法苑珠琳》,3、誤《漢魏之際儒道關係與士人心態》作者王曉毅為“王曉義”,4、誤《南北朝文學史》作者之一瀋玉成為“瀋育成”。很奇怪的是,參考文獻中將《魏晉南北朝考古》的作者羅宗真誤作“羅宗振”,而在第20頁腳注卻將其誤作“羅振宗”!另外,第218頁“附錄一”輯《登真隱訣》佚文,有的完全沒有點斷,例如:“此亦道之不專也夫抱道不行猶無道也握寶不用猶無寶也。”

评分

理論不錯,實證相比差一些,這是哲學齣身的道教學者的通病吧。

评分

視角太單一瞭。特彆是遇到跨界問題。比如討論陶和梁武關係就顯露齣,為瞭建構的道教理論而強釋材料的問題。理論先行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