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帝国

汇丰帝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信出版社
作者:刘诗平
出品人:
页数:377
译者:
出版时间:2010-8
价格:49.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0862035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金融
  • 银行
  • 历史
  • 传记
  • 管理
  • 经济
  • 中信
  • 金融史
  • 商业史
  • 汇丰银行
  • 帝国主义
  • 殖民地
  • 香港历史
  • 亚洲金融
  • 家族企业
  • 跨国公司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865年,一家小银行开始在香港和上海营业,其资产从最初的500万港元起家,2007年底已超过2万亿美元;成立10年后一年纯利不到50万港元,2007年纯利已超过190亿美元;一开始租借他人的楼宇经营,目前已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庞大的金融帝国……

这,就是国际金融界的传奇——汇丰。

汇丰,这家被人们亲切成为“狮子银行”的金融机构,曾在中国显赫一时,同时也是当下最大的外资银行,但是人们对其了解并不多。本书通过对汇丰百年精彩传奇历史的梳理,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成长的故事,一个每每与香港与中国内地重大事件相连的本地英资银行的成长故事;同时也讲述了一个成功者的故事,一个幸运地在香港土壤里发芽,在“日不落帝国”庇护下成长,在汇丰大班苦心经营并准确判断下发展壮大的成功者故事。并从中探寻了汇丰在中国及全球的发展脉络及“称霸”踪迹,揭示了其在时代变迁和世事沉浮中基业长青的秘密。

历史是本教科书。或许,汇丰140多年的成长故事,可以使我们从一个侧面体悟到它的成功之道。

作者简介

刘诗平:毕业于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历史系,近十年来在北京、香港等地从事金融经济新闻报道工作,现任职于新华通讯社。出版有《敦煌百年》、《金融帝国—汇丰》《洋行之王—怡和》等著作,发表调查性报道、史学论文及文艺作品多篇。

目录信息

目录
序一 汇丰是一面镜子?陈志武 / XI
序二 后危机时代的金融反思?胡怀邦/ XIII
前言 探寻汇丰百年足迹 / XIX
第一章 伟大企业的创业史/ 001
1 领先一步:汇丰银行诞生 / 003
2 成功根基:发起人实力超凡 / 008
3 与洋行之王的冲突 / 012
4 1886:环球金融大恐慌 / 016
5 主要发起人宝顺破产 / 019
6 与老牌银行较量 / 021
7 蒸蒸日上:汇兑•存款•印钞•放贷 / 023
8 制胜之道:“国际化”与“本地化” / 027
9 惨淡年景:两任总经理的下台 / 029
第二章杰克逊王朝 / 033
1 初掌帅印 / 035
2 远东金融市场巨变 / 037
3 清政府外债的主要提供者 / 040
4 与洋行之王关系的改善 / 043
5 白银汇率的“独裁者” / 045
6 一元存款与一角储蓄 / 049
7 金融网扩展:成就远东霸业 / 052
8 侨汇:独特的汇款网络 / 058
9 1883:中国金融大恐慌 / 060
10 香港新总部大厦的落成 / 064
11 外资银行大举入华第二波 / 066
12 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诞生 / 069
13 巨头联姻:中英公司成立 / 072
14 汇丰与战争赔款 / 075
第三章 领衔国际银行团 / 081
1 史密斯:铁路贷款大赢家 / 083
2 国际银行团铁路贷款:清朝覆亡的导火索 / 087
3 善后大借款与国际银行团的嬗变 / 090
4 日本的劫夺与汇丰的抱怨 / 096
5 新国际银行团成立:汇丰继续扮演主角 / 100
6 上海新地标 / 102
7 熙礼尔之死 / 104
8 多变的军阀,不变的汇丰 / 106
9 海参崴分行的短暂春秋 / 109
10 北洋时期三大著名“金融街” / 113
第四章 沉浮:战争与和平 / 119
1 汇丰新总部大楼横空出世 / 121
2 告别“白银时代” / 124
3 外滩收尾之作:中银大厦崛起 / 128
4 太平洋战争前之沪港:汇丰的美好时光 / 133
5 香港沦陷与汇丰“迁都” / 138
6 集中营与大班之死 / 141
7 重庆分行建立与复业前准备 / 144
8 香港光复与汇丰重建 / 146
9 难忘中国:从业务恢复到全线撤离 / 148
第五章 多元化:汇丰的时代转向 / 153
1 工业化:香港的新面孔 / 155
2 摩尔斯:开辟金融新“战场” / 159
3 特纳:集团化运作的开始 / 161
4 收购恒生:桑特斯的“巨献” / 165
5 沙雅:商人银行获多利的成立 / 170
6 买办:汇丰成功的重要元素 / 173
7 香港根基:与大财团的关系网 / 179
第六章 蜕变:环球金融帝国初具规模 / 185
1 香港华商的崛起 / 187
2 李嘉诚入主和黄 / 190
3 包玉刚并购九仓 / 195
4 汇丰特权:香港“准中央银行” / 200
5 向北美拓展 / 203
6 向欧洲进发 / 206
7 汇丰的时代象征:新总部大厦揭幕 / 209
第七章 “迁都”伦敦,帝国还乡 / 211
1 后来居上:香港中银大厦揭幕 / 213
2 结构重组,变相迁册 / 216
3 帝国还乡战:收购米特兰 / 219
4 收购与整合:“三脚凳”战略初步实现 / 224
5 1997•亚洲•金融长镜头 / 227
6 避过金融风暴侵袭 / 231
第八章 庞约翰的汇丰版图:全球并购(上)/ 233
1统一品牌:环球金融、地方智慧 / 235
2 闯荡美国:百亿美元购“利宝” / 238
3 进军欧元区:吞并CCF / 241
4 拉丁美洲:庞约翰的喜与忧 / 244
5 梅开二度:再购美国“巨无霸” / 249
6 印度的大好“钱”景 / 252
7 遭遇恐怖袭击:中东的爱与恨 / 255
8 韩、日并购: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 259
9 750亿美元收购摩根士丹利 / 263
10 五年计划:从“增值管理”到“增长管理” / 268
|第九章|?庞约翰的汇丰版图:中国大业(下)/ 273
1 沪上行:为汇丰大厦亮灯 / 275
2 牛刀小试:入股上海银行 / 277
3 三进“平安”府 / 280
4 恒生发力:17亿入股“兴业” / 285
5 战上海:嵌入交通银行 / 287
6 成立合资基金公司 / 291
7 强本固元:汇丰在中国的分行建设 / 294
8 传奇郑大班:汇丰银行首位华人主席 / 297
9 庞约翰眼里的中国 / 301
10 汇丰扩张与中国金融改革 /303
第十章 葛霖新时代 / 309
1 联袂出演:团队无穷力 / 311
2 金融外交官:人才国际化的样本 / 314
3 增长新引擎:新兴市场崛起 / 317
4 行进中的目标:锻造金融第一品牌 / 321
第十一章 金融海啸与汇丰 / 327
1 从次贷危机到金融海啸 / 330
2 全球银行业巨头兴衰 / 333
3 艰难抉择:收缩美国业务 / 337
4 世纪大供股与香港 / 341
5 战略重整:新兴市场再发力 / 346
6 明日帝国:汇丰与它的中国大业 / 354
附录一 历届汇丰大班名单 / 359
附录二 汇丰集团主要成员一览 / 360
附录三 人名、机构名译名对照表/ 362
附录四 主要参考书目 / 371
后记 追忆与感谢 / 375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不懂金融的人也能看懂。我对汇丰几个比较感兴趣的话题: 1.汇丰的大班传承之道。所有大班都是在汇丰做过10年以上,最高层50人在汇丰工作超过1000年了。 2.汇丰素来强调团队合作,集团的成功不靠个人。汇丰是一个不注重个性的机构,汇丰有今天的成绩全赖有金融行业内最佳的一队...  

评分

虽然有名人的推荐,丰富(翔实?)的材料,但是没有自己的观点。   如果你要了解汇丰的历史,也许不用看这本书,HSBC的网站上专门有着历史的连接,可以翻译一下就放上去。   书本中比较有意思的是中国的银本位制度的,在抗战前,蒋介石终于把它取消掉了,结果由于...  

评分

本书我读得十分浮草,而且我毫无金融知识,所以下面的内容对各位读者没用。我只是为了消解浪费时间的负罪感才写的。 本书简要撰写了汇丰银行从1865年到2009年发展简史。这家银行以它独到的眼光,高超的运营和卓越的管理从一家专注于中国进出口汇兑业务的地区性银行发展成为全...  

评分

这书看封皮,有一堆人联袂推荐,其中包含陈志武、胡祖六,第一感觉应该还行,不过现在推荐成风,名人的推荐也靠不住。 再看作者,刘诗平,貌似不是很有名,在豆瓣上查查这人出过的书。好像就出过这本《汇丰帝国》,2006年出过其他的一个版本。一般来说我不爱看中国人写的书,...  

评分

比如在第五章,熙礼尔的私人信件里,“总统现正着手组织新内阁,其寿命可能比其前任还要短。据我看来,在让南方得到一定地位,同意参加内阁以前,中国不可能有一个稳定的政府。一般说来,政治前途阴暗,毫无希望。没有政府,没有合作,也没有爱国心。每个带着一群武装党羽的督...  

用户评价

评分

半部香港史

评分

看看也不错~

评分

没什么特别启发的, 纯粹的一本记事录。

评分

就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史。

评分

不适合大多数人阅读 但对于想要入职BSBC或了解一个百年金融银行浮沉历史却是一个不错的范本 但要注意的是 里面的人名难以记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