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門M.萊因哈特(Carmen M.Reinhart),馬裏蘭大學經濟學教授。與人共同主編瞭《21世紀首次全球金融危機》一書。經常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授課。
肯尼斯·羅格夫(Kerlrleth S.Roqoff),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Thomas D.Cabot公共政策教授。《國際宏觀經濟學基礎》的作者之一,美國國傢公共廣播、《華爾街日報》和《金融時報》特約評論員。
《這次不一樣?(800年金融荒唐史)》用定量的語言講述瞭以各種麵目齣現的金融危機的曆史。想傳遞的基本信息很簡單:我們曾經經曆過。無論最近的金融狂熱或金融危機看起來多麼與眾不同,都與其他國傢或過去時期所經曆的危機存在極多共同之處。有瞭何其相似和不乏先例這種認識,就使得我們朝著完善全球金融體係邁進瞭重要的一步,使我們能夠降低未來危機的風險,也能更好地在危機來臨之際妥善應對災難。
前言 1.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对过去800年的金融史的总结,并且进行了大量的数量分析。基本结论是:历史上主权债务危机和银行业危机是经常发生的。欧洲很多国家如法国、奥地利、希腊历史上多次发生违约。令人惊讶的是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以及泰国成功地避免了这样的...
評分这本书以前读过中文版,但印象不深。这回强迫症一样地读了英文版,读完颇有些后悔。这本书使用了很多历史数据,看上去很严谨,但问题是早年间的数据质量是否足够可靠?另外结论也不是很明确。作者界定的金融危机主要包括:内外债违约、高通胀(年20%)、货币贬值(年15%)和银...
評分通过殷实的数据分析主要是1800-2008年间发生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情况所带来的影响。同时,提出了BDCI指数来衡量各个国家金融危机发生概率的评测。本书通过6章的内容来论证了国内债务在危机发生时所占地位的不可忽略性,提醒经济工作者能在进行宏观经济层面的分析时能够关注...
評分作为研究信用风险的专业人员,最近迷上了金融危机类的书籍,看了些书评和推荐书单,觉得这一本终是绕不过的,便趁着京东有活动的时候早早下了单。本书的结论非常简单,在大量的数据和论证下,作者说明了有确切记录的金融危机历史其实只是个在不断重复的过程,“这次没有什么不...
評分这是一本写经济危机的书,当然,更像是一本学术著作的大众版本。里面用很多数据和事实,描述了金融危机的各种形态和成因。读起来,它不像《大而不倒》那样,充满跌宕起伏的故事性。但是作为一个粗略学过经济的人,读起来还是没有难度的。 书中写到很多金融危机的现象...
讀完瞭,感覺這本書挺難讀的,再多讀幾遍吧
评分金融危機發生:1、資産價格下跌,平均而言,實際房價下跌35%,持續時間超過6年,日本房價下跌瞭17年(1991—2008年),股價指數下跌56%,持續時間超過3.5年。2、資産價格下跌後,銀行危機齣現,失業率在銀行危機周期的下行階段平均上升瞭7%,持續時間超過4年。
评分聽過和沒聽一樣
评分裏麵提齣瞭不少問題值得思考
评分數據實在是多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