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不一樣?(800年金融荒唐史)》用定量的語言講述瞭以各種麵目齣現的金融危機的曆史。想傳遞的基本信息很簡單:我們曾經經曆過。無論最近的金融狂熱或金融危機看起來多麼與眾不同,都與其他國傢或過去時期所經曆的危機存在極多共同之處。有瞭何其相似和不乏先例這種認識,就使得我們朝著完善全球金融體係邁進瞭重要的一步,使我們能夠降低未來危機的風險,也能更好地在危機來臨之際妥善應對災難。
卡門M.萊因哈特(Carmen M.Reinhart),馬裏蘭大學經濟學教授。與人共同主編瞭《21世紀首次全球金融危機》一書。經常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授課。
肯尼斯·羅格夫(Kerlrleth S.Roqoff),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Thomas D.Cabot公共政策教授。《國際宏觀經濟學基礎》的作者之一,美國國傢公共廣播、《華爾街日報》和《金融時報》特約評論員。
作为研究信用风险的专业人员,最近迷上了金融危机类的书籍,看了些书评和推荐书单,觉得这一本终是绕不过的,便趁着京东有活动的时候早早下了单。本书的结论非常简单,在大量的数据和论证下,作者说明了有确切记录的金融危机历史其实只是个在不断重复的过程,“这次没有什么不...
評分 評分这本书以前读过中文版,但印象不深。这回强迫症一样地读了英文版,读完颇有些后悔。这本书使用了很多历史数据,看上去很严谨,但问题是早年间的数据质量是否足够可靠?另外结论也不是很明确。作者界定的金融危机主要包括:内外债违约、高通胀(年20%)、货币贬值(年15%)和银...
評分本书显然并非市面上常见的半吊子经济学所写的宏大叙事类畅销书或民科撰稿人杜撰的经济小说类大作,而是一本由学院派经济学家——而且是业界具有一定声誉的主流经济学家撰写的数据整理、现象说明、文献综述类的专著。经济学训练的第一步就是:解释“为什么”之前,要先用数据说...
評分通过殷实的数据分析主要是1800-2008年间发生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情况所带来的影响。同时,提出了BDCI指数来衡量各个国家金融危机发生概率的评测。本书通过6章的内容来论证了国内债务在危机发生时所占地位的不可忽略性,提醒经济工作者能在进行宏观经济层面的分析时能够关注...
聽過和沒聽一樣
评分翻譯太垃圾。
评分稍稍學術瞭點
评分翻譯太垃圾。
评分同類書籍中算是很好的瞭,如果我們能帶著目前中國的問題,去讀這本書,會有一些所得。政府總想花錢,稅收不夠就想藉,發外債或者發內債,當債主信心不足時,政府沒法藉新還舊,就得違約,這時有3種方法,不還外債、不還內債、貨幣減值(很大可能引發通貨膨脹,但不一定)。前兩種方法,如果銀行是大金主,往往銀行倒閉,沒人給中小企業放款,然後中小企業倒閉,經濟大衰退,政府稅收大減,還得掏錢救助銀行,很虧。所以政府喜歡讓普通自然人來當金主冤大頭,而不是銀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