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瑞典汉学家高本汉的名著之一,是为欧洲大学生写的汉语入门读物。作者充分运用历史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释了汉语的本质,举例精当、深入浅出。
http://bbs.gxsd.com.cn/viewthread.php?tid=184181&highlight=%E9%AB%98%E6%9C%AC%E6%B1%89 一 高本汉(Klas Bernhard Johannes Karlgren),1889年10月5日生于瑞典延雪平,1978年10月26日逝世。1910年来到中国,用了两年的时间学习汉语并调查方言,后师从法国汉学家沙畹。19...
评分读此书,思维进入了崭新的领域,顿觉原来的书很多都白念了,机械的学习和机械的教学是不会获得真正的知识的,当一个外国人来到中国并试着探索古代汉语言的深邃的根源的时候,我们这些“当局者”才从这小小的论文中知道了我们距离先祖的语言已经相去甚远了。真是开卷有益!
评分高本汉在这本书中讨论的一个重点是古代汉语具有的黏着特征,该特征在汉语发展过程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分析语特征的逐渐突显。高本汉认为这种简化过程是语言向更高级发展和进化的标志。 我读这本书的感受是,我很庆幸自己接触过不同的语言。回忆了一下我学语言过程中遇到的...
评分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写的汉语研究入门教材。对于我这样一个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来说,读起来也是很有趣味的。因为里面讲到了汉语的发展,特别是汉字读音的巨大变迁,这对于讲现代官话的我来说,属于崭新的内容。书中用我不认识的音标标注汉字的古音,我虽然念不出,但是了解到古音与...
评分高本汉在这本书中讨论的一个重点是古代汉语具有的黏着特征,该特征在汉语发展过程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分析语特征的逐渐突显。高本汉认为这种简化过程是语言向更高级发展和进化的标志。 我读这本书的感受是,我很庆幸自己接触过不同的语言。回忆了一下我学语言过程中遇到的...
一个外国人,没有中国传统训诂的包袱,作为一个旁观者,反而能别有翻天地。汉语语音的历史变化,可能是造成训诂困难的根本原因,虽然通过稳定的文字系统,我们依然可以窥其大意而不至离谱。运用还原中古音韵来进行汉字意义,应该是高本汉的创举了。同时指出汉字缺少印欧语的屈折变化,并非是汉语比印欧语落后,而是发展更完善,比印欧语走得更远,英语国际化后,屈折变化的减少就作为一个旁证。 其据我吾,使动用法等例子,推测古汉语应该有丰富的词缀和屈折变化,古汉语极可能是一种发音及其复杂的语言,拥有大量复辅音乃至弹舌音,一个音节对应一个汉字,一个汉字就能表示一种准确事物,并且同音字极少,但是发音的麻烦加上造字太多,让语言越用越麻烦,于是语音不断简化,就产生了双音词这种更经济的方式,造字也使用形声、假借这种更快捷的方
评分know yourself
评分一个外国人,没有中国传统训诂的包袱,作为一个旁观者,反而能别有翻天地。汉语语音的历史变化,可能是造成训诂困难的根本原因,虽然通过稳定的文字系统,我们依然可以窥其大意而不至离谱。运用还原中古音韵来进行汉字意义,应该是高本汉的创举了。同时指出汉字缺少印欧语的屈折变化,并非是汉语比印欧语落后,而是发展更完善,比印欧语走得更远,英语国际化后,屈折变化的减少就作为一个旁证。 其据我吾,使动用法等例子,推测古汉语应该有丰富的词缀和屈折变化,古汉语极可能是一种发音及其复杂的语言,拥有大量复辅音乃至弹舌音,一个音节对应一个汉字,一个汉字就能表示一种准确事物,并且同音字极少,但是发音的麻烦加上造字太多,让语言越用越麻烦,于是语音不断简化,就产生了双音词这种更经济的方式,造字也使用形声、假借这种更快捷的方
评分毁三观,原始汉语原来是屈折语。
评分know yourself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