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瑞典汉学家高本汉的名著之一,是为欧洲大学生写的汉语入门读物。作者充分运用历史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释了汉语的本质,举例精当、深入浅出。
偶然翻到这本七十年前出版的瑞典汉学家高本汉的书,是写给欧洲汉语爱好者的,但中国人看看也挺有意思。 讲音韵的部分,作者以音韵学推理的方式还原了上古汉语的发音,与以前听到过的中国语文委用上古音读的诗经基本一致,看来是被认可的了。现在单音节的汉语发音,在上古居然很...
评分 评分http://bbs.gxsd.com.cn/viewthread.php?tid=184181&highlight=%E9%AB%98%E6%9C%AC%E6%B1%89 一 高本汉(Klas Bernhard Johannes Karlgren),1889年10月5日生于瑞典延雪平,1978年10月26日逝世。1910年来到中国,用了两年的时间学习汉语并调查方言,后师从法国汉学家沙畹。19...
评分a.假借先于形声。 b.因为没有屈折变化,所有需要一定的语序。 c.上古多元音,元音逐渐脱落,导致同音字多,表达时需要的词数增加,但汉字独立,所以文言一直延续。 d.极上之古有屈折变化,(如“吾/我”——通过还原古音可见,商周时已近绝迹。)后变为孤立语,因汉字固定,...
评分被语法和训诂两章圈粉。
评分非常好
评分从外国人讲汉语的小册子里,其实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国家的语言,从学习汉语的视角,可以更好地窥见西语的不同,所以歌德讲不学外语不足以知本国语言,穆勒说非通晓数国语言不能得母语之极,何兆武也谈到从译本入手学习外语的便利性。因此,读语言学著作是别有趣味的,尤其是至今语言哲学的发展,无疑使探究语言成为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情。有空的时候确实得读读索绪尔以降的诸大家。原始汉语是为屈折语,现今学界似广为承认,但仍有数点不清:这种原始语言必须产生极早,必须言文一致,语法繁复且为人所用,诚然从语音和残存的用语习惯中显示了屈折变化和位格关系,但是考虑到古代教育普及率,这种语言的使用者实在具有谜一样的文明特质。不禁让人期待相关的研究了。
评分非常好
评分看了觉得陌生而惊奇,是不是说明我已经被完全现代汉语化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