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桑内特,作者桑内特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也是一个多产的作家。早年,他投身音乐学习未果,转而投入研究领域。20世纪60年代以后,他先后耶鲁大学、纽约大学、伦敦经济学院任教。桑内特写过一系列的著作,包括三部小说,知识涵盖建筑学、装饰学、音乐、艺术、文学、历史和政治经济理论,借以从人类学角度考察人类体验的细节。 主要著作有:《19世纪的城市》(1969)、《阶级中隐藏的伤害》(1972)、《眼睛的良心》(1990)、《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1994)、《不平等世界的尊敬》(2003)。
书名很奇特,翻译一下,肉体是指人,石头说的是城市。这本书还有一个名字叫《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也可再翻译一下,就是——城市正在丧失的。 每个人都有观察自己与环境的角度,怎样写比写什么,更具有观念的价值,这本书就如此。鲜活的已知的素材,在作者娴熟的技巧中,...
评分在我的概念中,城市与身体是两个毫不相干的论题,更遑论从身体史的视角来切入城市文明史。但就是这个相当非主流的论题,不仅有人做了,而且做得相当到位,便有了这本书——《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 作者理查德•桑内特借用了福柯的微观权力论,将城市文明...
评分在我的概念中,城市与身体是两个毫不相干的论题,更遑论从身体史的视角来切入城市文明史。但就是这个相当非主流的论题,不仅有人做了,而且做得相当到位,便有了这本书——《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 作者理查德•桑内特借用了福柯的微观权力论,将城市文明...
评分可以说,《肉体与石头》给我呈现了另一种视角下的西方世界。桑内特将知识如此整理组合,让我感觉新奇而激动。我不能不叹服桑内特的多才多艺,他能将政治、经济、宗教、建筑、文学、艺术、历史等等领域的内容信手拈来,让它们在自己的笔下盛开,融入到他对城市的解读中,并领...
评分在齐美尔眼中,建筑物被赋予了高度抽象的哲思性。以桥与门为例,它们意味着两重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客观事物对我们具有两重性,自然界中所有事物既可视作相互联系,又可视作相互分离,物质的不断转化——譬如能量——将一个物质与另一个物质联系起来。万物转化无穷才创造出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