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韆馬:青年新生態作傢,時尚批評傢。曾在南方某都市報任文化主筆,混跡上海齣任《RODEO》中文版副主編,後落腳北京為理想謀,主編過潮流雜誌以及城市雜誌。齣版有小說《媒體這個圈》《她比時尚寂寞》,閤著《20世紀60年代:西方時尚符號》。
夏烈:7 0後文學評論傢代錶人物之一,齣版人,曾任盛大文學研究所所長。中國作協會員,國傢二級作傢。長期從事當代文學與文化批評,80後文學及網絡文學、類型文學研究,著有文學與文化評論集《現代中的傳統訴求》《三個專欄和一堆書衣》,專著《隔海的繆斯》等。
張守剛:資深媒體人,評論人。畢業於山東大學。《南都周刊》北京采訪中心副總監,以《清算百傢講壇》獲首屆華語傳媒盛典“年度文化報道”,圈內視為“網絡第一記”。撰有多種報刊的文化、影評專欄。
張亦崢:著名體育記者、知名專欄作傢,資深媒體人。先後做過多傢主流報紙的首席記者、首席編輯、時評部主任、文體部主任等。搜狐專欄作傢,同時在全國多傢報刊雜誌開設隨筆評論專欄。
吳海雲:記者、翻譯、專欄作傢,英國拉夫堡大學社會學碩士。先後在上海《解放日報》、香港《鳳凰周刊》擔任記者,為多傢雜誌固定撰稿,獨立翻譯《跟隨另一隻手》《福剋納傳》等圖書。
《無法獨活:緻喂大的年輕人》設定獨立、秩序、常識、綻放、尊嚴五大新青年關鍵詞,考慮到自我意識是瞭解當下年輕人的有效切入點,《無法獨活:緻喂大的年輕人》把與自我意識息息相關的“獨立”放在瞭第一位。我們首先得找到自我,認清價值纔能張揚個性、獨立思考;其次,個體認識有差距,所以個體與個體之間,個體與社會甚至國傢或民族之間不一定完全協調,所以必須具有法製意識並尊重秩序;再次,個性在秩序規範下,我們還需要思考曆史眼觀世界,這就是所謂的常識——事實上,尊嚴其實也是常識的核心價值。它和水、空氣一樣,和每個個體緊密相連。進而,懂得社會常識、尊嚴之後,便是追求自我實現——個人的幸福花朵經曆自我完善的全過程之後終將綻放——此時,世界因你而不同。
韩浩月 在形式上,《无法独活:致喂大的年轻人》无非是《中国可以说不》、《中国不高兴》的延伸版,几个有想法、有情怀、有共同理想的人,凑一块攒了这么一本书,打出个概念,试图触动这个时代或痛楚或敏感的几根神经,实现畅销的梦想。 但在内容上,《无法独活》和它的...
評分1、 “拼命赚钱,是因为命不值钱。” 几年前,我的一位80好友在他的MSN上,挂着如此的签名。细细品来,实在是心酸的很。 30年的革命建设,再加上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积累了世界艳羡的财富,同时,计划生育又将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减低。按说,地大物博的国家已经能给人...
評分这本书读来并不轻松,而是对80年代的一种严肃的解读。书名虽为无法独活,略显悲观,然而读来觉得作者们也并没有以放弃的姿态呈现,而是理性和谨慎的乐观,这点也是我们这一代更愿意看到的,我们需要的善意的提醒和宽容的理解。其实作为80年代的一员,我也在思考当下对我们的种...
評分70后里面倒是出了不少玩儿文学评论的,当然文学是一个入口,野心在于指点别人的人生,比如想给80后上课之类的。当然这种事儿太常见了,代代如此。60后想给70后上课,70后想给80后上课,在指日可待的将来,80后也想给90后上上课。所以这不是一代人和一代人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評分贵社工作人员你好,很荣幸能成为300个免费赠书名额中的一个。拿到书之后,我认真读了所有的内容,觉得《无法独活》真是写出了我们80后的心声,写出了我们的迷惘,我们的挣扎,我们的担当,以及我们无助而又倔强的内心。 作为一名80后生人,我觉得我应该是80后;但是...
社會算是一個宏大的故事載體吧。聽聽各種人的話各種思想匯集確實受益匪淺
评分道理不見得不好,可是文風我實在是不喜歡,讀不下去瞭。作罷
评分有的文覺得很犀利的。
评分垃圾焚燒的那篇跟環境報道課剛好相關,可惜專題被人選走瞭。大體說教,無甚新意。~看到第26節(抵製傢樂福)
评分大概翻瞭一下~就那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