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独活:致喂大的年轻人》设定独立、秩序、常识、绽放、尊严五大新青年关键词,考虑到自我意识是了解当下年轻人的有效切入点,《无法独活:致喂大的年轻人》把与自我意识息息相关的“独立”放在了第一位。我们首先得找到自我,认清价值才能张扬个性、独立思考;其次,个体认识有差距,所以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社会甚至国家或民族之间不一定完全协调,所以必须具有法制意识并尊重秩序;再次,个性在秩序规范下,我们还需要思考历史眼观世界,这就是所谓的常识——事实上,尊严其实也是常识的核心价值。它和水、空气一样,和每个个体紧密相连。进而,懂得社会常识、尊严之后,便是追求自我实现——个人的幸福花朵经历自我完善的全过程之后终将绽放——此时,世界因你而不同。
王千马:青年新生态作家,时尚批评家。曾在南方某都市报任文化主笔,混迹上海出任《RODEO》中文版副主编,后落脚北京为理想谋,主编过潮流杂志以及城市杂志。出版有小说《媒体这个圈》《她比时尚寂寞》,合著《20世纪60年代:西方时尚符号》。
夏烈:7 0后文学评论家代表人物之一,出版人,曾任盛大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二级作家。长期从事当代文学与文化批评,80后文学及网络文学、类型文学研究,著有文学与文化评论集《现代中的传统诉求》《三个专栏和一堆书衣》,专著《隔海的缪斯》等。
张守刚:资深媒体人,评论人。毕业于山东大学。《南都周刊》北京采访中心副总监,以《清算百家讲坛》获首届华语传媒盛典“年度文化报道”,圈内视为“网络第一记”。撰有多种报刊的文化、影评专栏。
张亦峥:著名体育记者、知名专栏作家,资深媒体人。先后做过多家主流报纸的首席记者、首席编辑、时评部主任、文体部主任等。搜狐专栏作家,同时在全国多家报刊杂志开设随笔评论专栏。
吴海云:记者、翻译、专栏作家,英国拉夫堡大学社会学硕士。先后在上海《解放日报》、香港《凤凰周刊》担任记者,为多家杂志固定撰稿,独立翻译《跟随另一只手》《福克纳传》等图书。
70后里面倒是出了不少玩儿文学评论的,当然文学是一个入口,野心在于指点别人的人生,比如想给80后上课之类的。当然这种事儿太常见了,代代如此。60后想给70后上课,70后想给80后上课,在指日可待的将来,80后也想给90后上上课。所以这不是一代人和一代人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评分首先从选材上来讲,非常具有吸引力,都是现在社会上具有针对性的话题。。再者在图书的营销和定位方面也很不错的啊,很能吸引人。再次观点也很独到,语言也很幽默。不过我觉得在观点的挖掘上不够深刻,没办法立即与读者引发共鸣。当读者刚刚找到一点感觉的时候,这个话题就戛然...
评分“无法独活” http://kkzhi.blogbus.com/logs/62769540.html 无法独活,一本写80后、写给80后的书 很深刻,很睿智 有一句我很喜欢的话 在他们爱的背后,为什么我看到的却是“专制家长”的影子 他们希望80后按照自己设计好的路线图去完成人生 可这“人生”是80后需要的...
评分女儿因为参加六一节幼儿园的文艺演出,已经训练了一学期,临到跟前更是紧锣密鼓,周末还要彩排。做为家长,一两百号人全部在外面等着。下雨了,大家也无处躲藏——因为校园安保升级,家长不得入内。等到孩子欢天喜地的出来,看着涂满胭脂的小脸和扎着红绳的朝天辫,赶紧夸了又...
评分太多的评论偏失了方向,这本书还可以,只是大家还是边读边忘吧,毕竟80后需要自己活自己的。评论这个时代本来就是件很可笑的事。
更多是70后对80后的寄语和期待,而不是对80后现状的展示与分析。前两部分还行,第三部分没啥意思。
评分道理不见得不好,可是文风我实在是不喜欢,读不下去了。作罢
评分社会算是一个宏大的故事载体吧。听听各种人的话各种思想汇集确实受益匪浅
评分这种口气好久不见,像逼着我写那无聊作业的小学老师,她刚好是70后
评分太大的话题,只能冰山一角,无法独活的帽子始终是个噱头,人一生下来,抗拒不了的只有大自然,战争和疾病,其他可以躲避来和活下去的方法多的是,只是看每个人自己心理那关过得去过不去罢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