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独活:致喂大的年轻人》设定独立、秩序、常识、绽放、尊严五大新青年关键词,考虑到自我意识是了解当下年轻人的有效切入点,《无法独活:致喂大的年轻人》把与自我意识息息相关的“独立”放在了第一位。我们首先得找到自我,认清价值才能张扬个性、独立思考;其次,个体认识有差距,所以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社会甚至国家或民族之间不一定完全协调,所以必须具有法制意识并尊重秩序;再次,个性在秩序规范下,我们还需要思考历史眼观世界,这就是所谓的常识——事实上,尊严其实也是常识的核心价值。它和水、空气一样,和每个个体紧密相连。进而,懂得社会常识、尊严之后,便是追求自我实现——个人的幸福花朵经历自我完善的全过程之后终将绽放——此时,世界因你而不同。
王千马:青年新生态作家,时尚批评家。曾在南方某都市报任文化主笔,混迹上海出任《RODEO》中文版副主编,后落脚北京为理想谋,主编过潮流杂志以及城市杂志。出版有小说《媒体这个圈》《她比时尚寂寞》,合著《20世纪60年代:西方时尚符号》。
夏烈:7 0后文学评论家代表人物之一,出版人,曾任盛大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二级作家。长期从事当代文学与文化批评,80后文学及网络文学、类型文学研究,著有文学与文化评论集《现代中的传统诉求》《三个专栏和一堆书衣》,专著《隔海的缪斯》等。
张守刚:资深媒体人,评论人。毕业于山东大学。《南都周刊》北京采访中心副总监,以《清算百家讲坛》获首届华语传媒盛典“年度文化报道”,圈内视为“网络第一记”。撰有多种报刊的文化、影评专栏。
张亦峥:著名体育记者、知名专栏作家,资深媒体人。先后做过多家主流报纸的首席记者、首席编辑、时评部主任、文体部主任等。搜狐专栏作家,同时在全国多家报刊杂志开设随笔评论专栏。
吴海云:记者、翻译、专栏作家,英国拉夫堡大学社会学硕士。先后在上海《解放日报》、香港《凤凰周刊》担任记者,为多家杂志固定撰稿,独立翻译《跟随另一只手》《福克纳传》等图书。
70后里面倒是出了不少玩儿文学评论的,当然文学是一个入口,野心在于指点别人的人生,比如想给80后上课之类的。当然这种事儿太常见了,代代如此。60后想给70后上课,70后想给80后上课,在指日可待的将来,80后也想给90后上上课。所以这不是一代人和一代人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评分首先从选材上来讲,非常具有吸引力,都是现在社会上具有针对性的话题。。再者在图书的营销和定位方面也很不错的啊,很能吸引人。再次观点也很独到,语言也很幽默。不过我觉得在观点的挖掘上不够深刻,没办法立即与读者引发共鸣。当读者刚刚找到一点感觉的时候,这个话题就戛然...
评分掩卷思绪,这是本狠剖析一代人一个大成长体的书,没错,80后。从几位作者的文字中,我强烈的感觉到他们带着很深的期望或者责任或者恨不成钢的狠劲,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痛击这一代人的命点,也可以说是几代人的咬牙切齿吧。就像书里讲的,80后的一代是被大人们关注过多的一...
评分喂大的年轻人,何以独活? 本报记者 韩洪刚 访谈嘉宾 王千马 资深媒体人、《无法独活—致喂大的年轻人》一书主编 PART 1 “被成长”的人生 时代周报:你们以一本书《无法独活—致喂大的年轻人》来探问“80后”这一代年轻人。向大家解释一下你们的初...
评分贵社工作人员你好,很荣幸能成为300个免费赠书名额中的一个。拿到书之后,我认真读了所有的内容,觉得《无法独活》真是写出了我们80后的心声,写出了我们的迷惘,我们的挣扎,我们的担当,以及我们无助而又倔强的内心。 作为一名80后生人,我觉得我应该是80后;但是...
有的文觉得很犀利的。
评分人要为自己负责!
评分人要为自己负责!
评分这种口气好久不见,像逼着我写那无聊作业的小学老师,她刚好是70后
评分大概翻了一下~就那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