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orising Chinese Masculinity

Theorising Chinese Masculinity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作者:Kam Louie
出品人:
頁數:248
译者:
出版時間:2009-9-3
價格:USD 44.99
裝幀:Paperback
isbn號碼:9780521119047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海外中國研究
  • 文化研究
  • 性彆研究
  • 社會性彆研究
  • gender
  • 英文原版
  • 文化研究、哲學理論
  • 學術
  • Chinese masculinity
  • Gender studies
  • Sociology
  • Cultural studies
  • Masculinity
  • Identity
  • Social change
  • Modern China
  • Theories
  • Power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讀後感

評分

1.文武作为一个标签,它是特属于东方的,在中国,它把除了中国男人之外的中国女人、太监,甚至是外国人排除在外,他们无法通过任何途径获得这一标签,也就无法获得权力和地位。 2.在传统文学作品的塑造中,不论是代表文的文人(作者列举了唐代的莺莺传和明清的西厢记,同样的故...  

評分

阅读这本书以前,在我想象中,“文武”的建构大概与“学而优则仕”有关。尤其是科举制,将“学文”、“学武”与入仕结成因果关系,士人阶层又位于“士农工商”的顶层,因此“文”、“武”成为男子气概的首要标准;宋朝以后,政治家采取“重文轻武”的策略,这可能是“文”超越...

評分

阅读这本书以前,在我想象中,“文武”的建构大概与“学而优则仕”有关。尤其是科举制,将“学文”、“学武”与入仕结成因果关系,士人阶层又位于“士农工商”的顶层,因此“文”、“武”成为男子气概的首要标准;宋朝以后,政治家采取“重文轻武”的策略,这可能是“文”超越...

評分

阅读这本书以前,在我想象中,“文武”的建构大概与“学而优则仕”有关。尤其是科举制,将“学文”、“学武”与入仕结成因果关系,士人阶层又位于“士农工商”的顶层,因此“文”、“武”成为男子气概的首要标准;宋朝以后,政治家采取“重文轻武”的策略,这可能是“文”超越...

評分

1.文武作为一个标签,它是特属于东方的,在中国,它把除了中国男人之外的中国女人、太监,甚至是外国人排除在外,他们无法通过任何途径获得这一标签,也就无法获得权力和地位。 2.在传统文学作品的塑造中,不论是代表文的文人(作者列举了唐代的莺莺传和明清的西厢记,同样的故...  

用戶評價

评分

把從古到今的中國男性氣質分為“文”和“武”兩個方麵。好像是這方麵的奠基之作?

评分

wen-wu ditchnomy is not sufficient enough to explain the complexity of Chinese masculinities.

评分

我倒是蠻感興趣關公作為政治性道德楷模的形象在20世紀初的中國革命中是否(以及如何)被利用起來的。可惜這完全在我的知識範圍之外,完全不知道該從哪裏著手。

评分

這幾乎是後麵看的每一篇研究中國男性氣質必然提到的書,希望想齣一個新的框架來剖析當代的男性氣質。

评分

這幾乎是後麵看的每一篇研究中國男性氣質必然提到的書,希望想齣一個新的框架來剖析當代的男性氣質。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