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 Man a Future?—Dialogues with the Last Confucian根据梁漱溟先生1980年与美国艾恺教授对谈录音整理而成,并由艾恺教授亲自翻译成英文。谈话中,梁漱溟先生论述了儒释道各家的文化特点及代表人物,涉及诸多政治文化名人(陈独秀、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等),回顾了先生一生重要活动(任教北大、从事乡建运动、创建民主同盟等),内容丰富,因此可作为了解与研究梁漱溟先生思想与活动及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重要参考。
梁漱溟(1893年10月18日-1988年6月23日),原名焕鼎,字寿铭。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著名学者、国学大师,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代表作有《乡村建设理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人心与人生》、《中国文化要义》等。
艾恺(Guy Salvatore Alitto),197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师从费正清、史华慈,是当代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汉学家之一,在梁漱溟研究上堪称第一人,现任芝加哥大学历史教授。著有《最后的儒家》、《这个世界会好吗?》、《南京十年的乡村建设》、《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思潮》等。
一 很多人知道梁漱溟,不是因为他的邹平实验,也不是因为他的著作,而是因为他和毛主席的吵架。在那个年代,谁人竟敢和毛主席吵架?恐怕也只有梁氏一人。 建国以后的政治气氛,一直是颇为紧张的。即便在公认较为宽松的50年代,其实也很难容忍思想上异端的存在。我们常常有...
评分错位的访谈 艾恺教授在前序里说:“梁先生与我谈话的内容,有一大部分是我向他请教20世纪初的人事。为何我不静静听梁先生抒发他的想法,而要询问他许多过去的交往呢?我是历史研究者,自然会希望多多保存历史资料,而梁先生是我所知最后一个健在且头脑清明的人,曾经亲身经历...
评分小满 08.4.11 我一直认为文章体现的是作者的理想,而生活则是文章打了折扣。这也是为什么古代有圣人而今天没有的原因--我们看了他们的文章就以为他们就是那样的人,实际如果孔子、老子活在今天,肯定不会有那么高的地位,我们会发现他们也就是普通人,或者最多...
评分明心师兄知道我在迷茫中难以从出世与入世中找到路途,特别推荐了《这个世界会好吗?》。可惜一直忙乱,未曾下手寻来。6月初终于在当当买到回家。 包装完毕,也不上网,也不电视,写完日记,在昏灯孤影中,一杯清茶,三两花生,丝竹不响,正形端坐,细细漫读…… 又:...
评分不知是否因为梁的年龄(抑或是我不经事),总感觉少了那时不屈服与毛泽东的桀骜和睿智。
评分梁漱溟爷爷好和蔼,但是他好严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是真正的思考者。艾凯也很精通学道,他从刚开始没有被梁接受,到后来成为他的朋友,我喜欢这本书,读起来像他们两个在我面前侃侃而谈。
评分有时候我想,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与上一代人的思想差距真是好大,有时候两代人,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但是,当看到梁先生的书时,就感觉,我们这代人,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评分确实支离破碎
评分廓然大公,明心見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