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1893年10月18日-1988年6月23日),原名焕鼎,字寿铭。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著名学者、国学大师,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代表作有《乡村建设理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人心与人生》、《中国文化要义》等。
艾恺(Guy Salvatore Alitto),197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师从费正清、史华慈,是当代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汉学家之一,在梁漱溟研究上堪称第一人,现任芝加哥大学历史教授。著有《最后的儒家》、《这个世界会好吗?》、《南京十年的乡村建设》、《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思潮》等。
Has Man a Future?—Dialogues with the Last Confucian根据梁漱溟先生1980年与美国艾恺教授对谈录音整理而成,并由艾恺教授亲自翻译成英文。谈话中,梁漱溟先生论述了儒释道各家的文化特点及代表人物,涉及诸多政治文化名人(陈独秀、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等),回顾了先生一生重要活动(任教北大、从事乡建运动、创建民主同盟等),内容丰富,因此可作为了解与研究梁漱溟先生思想与活动及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重要参考。
接受历史的时候,总会有意的避开那些专门描述有关抗战开始之后那些历史的故事,也许还是觉得自己没有那个能力去分辨出真假,就开始有意的回避。 看这本书,听一位八十八岁的世纪老人,慢慢的阐述过往那一个缤纷错乱时代的一些些点滴细节,还有这个精通佛家与儒家的老人对这个世...
评分一 很多人知道梁漱溟,不是因为他的邹平实验,也不是因为他的著作,而是因为他和毛主席的吵架。在那个年代,谁人竟敢和毛主席吵架?恐怕也只有梁氏一人。 建国以后的政治气氛,一直是颇为紧张的。即便在公认较为宽松的50年代,其实也很难容忍思想上异端的存在。我们常常有...
评分 评分距离看完这本书已经有几年光景了,最近总有个念头冒出来,就是看如今社会之情势,似乎我们仍旧低估了文革对整个现代中国的影响。尤其是如今的教育状况。 教育绝对是根本,可梁老最痛斥的功利心早就深埋于此,这让我回想起文中梁老对文革的描述,我觉得梁老虽然无比...
评分梁漱溟先生晚年口述了这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 这话原是有出处的。 62年前,梁漱溟的父亲梁济先生正准备出门,遇到漱溟。 梁济先生问:“这个世界会好吗?” 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能好就好啊!”梁济说罢就离开了家。 三天之后,梁济投...
没有想像中好... 我不知是我带了偏见还是他
评分书名来自梁老先父投湖自杀前的一句问词,当时先生答曰:我相信世界有一天会往好出去。作为一名封建官僚家庭走出来的革命青年,此书的背景则已经是一个茹素70余年的耄耋老者的访谈录音,在这十几次与艾恺教授的会谈里,梁老主要就中国传统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与主张浅谈,做个一个佛教徒,一个新儒家,一个医者(梁老认为中医为道教的发明),他早年乡村建设的失败、文革期间抄家、批林批孔遭围攻,都能淡然处之,寻乐于孔颜处。
评分想不到阴差阳错借到了英文版,又不晓得猴年马月看完了。看完了大部分,只能说老爷爷很狡猾,艾大叔挺无奈。读这类书应该做点笔记的,否则很容易迷失。
评分无意看到有人将本书概括为“错位”,觉得十分妥当。艾恺的初衷仿佛是以记者的身份作一次人物回忆谈,而梁漱溟先生则始终想跳过这些琐碎谈思想。然而最后这本书呈现的东西,或许多少各自走偏了他们的初衷,但以释儒兼修的梁老来说,访中对往事的自在与回答的严谨,恰恰是梁老多派思想结晶的最好展示。
评分可入选《中老年微信鸡汤经典摘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