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旅行 伊斯坦布尔 历史 生活的慢板 文学:理论/小说/散文/随笔/诗词歌赋 奧罕帕慕克_OrhanPamuk Orhan_Pamuk 土耳其
发表于2025-01-22
伊斯坦堡:一座城市的記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伊斯坦堡的命運就是我的命運:我依附於這個城市,只因她造就了今天的我。」
.
在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瓦解之後,世界幾乎忘了曾經叱吒風雲的伊斯坦堡存在過的事實。這座帕慕克所生長的城市如今窮困潦倒,在它長達兩千年的歷史以來從未像現在這般遺世獨立。對帕慕克而言,伊斯坦堡一直是一座充滿帝國遺跡與銷聲黯然的城市。他自己的內心也一直與這段銷聲黯然的過往爭戰不休,終於體悟出能超越這段記憶的唯一方式,就是與這段輝煌過如今卻澹然的歷史和平共存下去。
.
帕慕克於一九五二年出生在伊斯坦堡的一個中產階級的家庭,從小他就是個愛做白日夢的孩子,住在土耳其市中心為人所熟知的其中一棟建築---「帕慕克公寓」,而且帕慕克家族的分支分戶全都住在同棟公寓的不同樓層中。隨著時光遞嬗,家庭的生活型態也隨著土耳其的政經情勢而改變,對於帕慕克來說,整個家族群居的公寓不僅是成長的中心,整個伊斯坦堡更是圍繞著這幢公寓再向外延伸的世界。
.
如今作家帕慕克以其獨特的歷史感與善於描寫的傑出天分,重訪他家族的秘辛與習性,發掘出那些舊地往事的梗概和脈絡,拼貼出形形色色的當代城市生活。經由他的引導,和透過他所剖析自己家族的秘密和特質,我們跟著走進了鄂圖曼帝國的文明之中,在帕慕克筆下所營造的時代氛圍和字裡行間,處處透露著對土耳其文明的感傷,呈現出傳統和現代之間多所衝突的城市歷史,不啻為一本自傳性質的城市傳記。
.
隨著帕慕克對伊斯坦堡的記憶,在他頹圮的鄂圖曼別墅中、後巷裡和水道之間,我們幾乎可以目睹伊斯坦堡的歷史遺跡,和他個人失落的美好時光。除此之外,在他的回憶之中,還介紹了幾位伊斯坦堡的作家、藝術家和殺人犯,為這座他稱之為家鄉的城市,提供善與惡、美與醜的對比。
奧罕.帕慕克(Orhan Pamuk)
.
1952 年出生於伊斯坦堡,除了花三年的時間待在紐約之外,他在伊斯坦堡科技大學主修建築,以及在伊斯坦堡大學念新聞研究所。自 1974 年開始有規律的寫作起,至今從未間斷,而且得獎成績斐然,他的作品被評論為「當代小說中最新穎、最具原創性之作。」
.
自 1979 年出版第一部作品 Cevdet Bey ve Ogullari 以來便得獎不斷;1985 年出版第一本歷史小說《白色城堡》,讓他享譽全球,《紐約時報》書評稱他:「一位新星正在東方誕生──土耳其作家奧罕.帕慕克。」這本書得到 1990 年的美國外國小說獨立獎。1990 年出版《黑色之書》(The Black Book)是一個里程碑,這本小說讓他在土耳其文學圈備受爭議的同時,也廣受一般讀者喜愛;1992 年他以這本小說為藍本,完成 Gizli Yuz 的電影劇本,並受到土耳其導演 Omer Kavur 的青睞。1997 年他的《新人生》一書的出版在土耳其造成轟動,成為土耳其歷史上銷售速度最快的書籍。1998 年他的第六本小說《我的名字叫□》出版,這本書確定了他在國際文壇上的的文學地位,獲得 2003 年都柏林文學獎,獎金高達十萬歐元,是全世界獎金最高的文學獎。2004 年出版小說《雪》(Snow),英國《泰晤士報》評為「與當今時代具有深刻關聯的小說」。
.
2005年,帕慕克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殊榮。200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最高榮譽。
.
.
譯者簡介
.
何佩樺
.
一九六六年出生,台灣台中人,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碩士,主修英語教育。
.
曾兼任講師,現專事翻譯。譯有:《夜航西飛》、《慢船到中國》、《亞平寧的愛情與戰爭》、《重返西西里》、《游牧女之歌》、《西班牙星光之路》等書。
.
喜好文學、音樂、靈魂的鮮花與美酒。
城市记忆夹杂着心酸的历史
评分关于西化改革历程对奥斯曼文明的暴力洗劫,帕慕克的态度表面看来是极为矛盾的。一方面他对西化改革予以否定,认为无节制地模仿西方不是解决方法,甚至对西化的弊端进行口诛笔伐,在土耳其西化后,这个国家的下层,即那些保守的,贫穷的,未受教化的,低下的阶层,对现代化的日常生活中缺少宗教信仰的要求提出异议,他们想保留传统式的生活。现代化过程中有些人做这样的事是很正常的。然而土耳其政府和许多部门的回应却是攻击,将他们的文化看作低劣落后的文化,而不是认真讨论这一问题,理解他们失去过去的痛苦。而另一方面帕慕克又声称自己是个西化主义者。为西化过程的进行而高兴。实际上这两者都源于他对世俗化改革更深层次的思考。而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正是这本书,呼愁的忧伤主题。
评分还不错,几年前很迷恋伊斯坦布尔,所以看了基本帕慕克的书,这本各章比较零散,但是从不同角度了解这座城,还是值得一看的。
评分因为想去土耳其啊。。
评分一个人对一座城要有多爱,才能这样絮絮叨叨写下自己在这里几十年的回忆。我的土耳其朋友跟我聊过伊斯坦堡,就提到过奥托曼帝国消失后伊斯坦堡人的失落,看到书立刻明白,就是这里说到的「呼愁」。其实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哪个民族不是如此。即便是像美国这样的移民国家,不也在怀念「曾经伟大」的那些日子吗。//喜欢伊斯坦堡,因为她有多种宗教的融合,有纷乱嘈杂的市井,有在晨晖夕阳里奥托曼建筑,也有伴着船鸣的博斯普鲁斯,当然,还有满城的流浪猫。去过伊斯坦堡两次,一共待了近两周。在书里看到那些熟悉的地名,感觉又回到在Maçka、Şişli踩着石子路瞎逛住宅区的时候。
1 在深圳这个不算太大的城市居住了10年,按照一般的逻辑,即使不能够准确无误地说出每一条街道的名字,也不会相差太远。但除了郊区那灰色的、散发古怪气味的厂房和横冲直撞、排出浓浓黑烟的小巴之外,从我儿时的记忆中浮现出来的,只有清晨时分穿过窗外的浓雾,断断续续地飘进...
评分这本书是我在去喀什噶尔前看的。也许是同样生活在伊斯兰文化的背景下,虽没有去过伊斯坦布尔,但却如身临其境,跟着作者在伊斯坦布尔的街道穿行、穿越博斯普鲁斯海峡…… 我会暂时把我最高的评价送给它。在去过喀什噶尔之后,我更加坚定。 伊斯坦布尔和喀什噶尔都是有各自文化...
评分B.M. Andrea Bocelli 看完《伊斯坦布尔》,从拿到手里那一刻起就预感到的情绪,果然在经历了全部的阅读之后,愈发彰显强烈。 那是一座曾经繁荣辉煌过的城市:“奥斯曼帝国瓦解后,时间几乎遗忘了伊斯坦布尔的存在。我出生的城市在她两千年的历史中从不曾如此贫穷、破...
评分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图书馆。只是被名字吸引,翻看一下,并没有吸引我读进去。后来我买了这本书,这是我买的第一本帕慕克的书,也是读的第一本他的书。为什么买,记不清了,应该是名气太大,众口一词都说好,才不得不买,不得不看。断断续续读完了。现在,帕慕克已经成了我...
评分2006 年,奥尔罕·帕慕克获得诺贝尔奖,那一年,《我的名字叫红》在中国火爆异常,印象中颇有洛阳纸贵的架势。不过,当时我并没有对这位土耳其作家抱以太大的兴趣,而更让我兴味索然的,是《我的名字叫红》——它的名字让我联想到一些我绝不会感兴趣的小说,所以,在帕慕克获奖...
伊斯坦堡:一座城市的記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