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正文选用朱剑芒所编的《美化文学名著丛刊》本为底本,该书于1936年刊行。之所以选用这个本子,主要有两个考虑:一是这个本子的校勘比较精,错误不多;二是它首次刊出了第五、六卷,是一个“全本”。同时还参考了其他三种整理本,即俞平伯校点的《浮生六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罗宗阳校点的《浮生六记》(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和金性尧、金文南所注的《浮生六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浮生六记》的注释为简注,内容包括一些难解的词语、人名、地名、诗文典故等,只要读者能大体读懂的词语,就不再出注。对所注词语,简要说明词义,不作征引和发挥。
沈复(1763~?),字三白,号梅逸,江苏苏州人。年轻时秉承父业,以游幕经商为生,后偕妻离家别居,妻子客死扬州。46岁时有感于“苏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乃作《浮生六记》。
1.像沈复一样找到兴趣相投,能一起品书论画,共赏明月,互开玩笑,女扮男装,欺骗婆婆一起出去游山玩水,布衣菜饭即可乐的率真不羁的对象,真好啊。 2.如果没有时间,一定要看闺房记乐和坎坷记愁。前者能读的喜笑颜开,后者可读的愁云惨淡。文字非常的简练,生动,很多细节描...
评分浮萍一样的人生,在多少是非里冷暖自知,半生潇洒也似梦迷离。纵使为伊消得人憔悴也敌不过往事如烟。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浮生六记》从甜甜的到咸咸的。 陈芸温婉,沈复也可称得上翩翩公子。从初见时的两小无猜非她不娶,到以粥定情相濡以沫。他们就像六月的柳絮一...
评分 评分《秋灯琐忆》里的秋芙和沈三白的芸娘真不一样,尽管林语堂称她们为古中国最可爱的两个女子。芸娘很端庄,重礼仪,属于相敬如宾的那一种妻子,而秋芙却有一种倾斜的美,你看她的出场,“绾堕马髻,衣红绡之衣”,堕马髻就是一种偏垂在头发一侧的发髻,那薄红的单衫倾斜的发髻,...
评分看完这本书,再回过头来看看豆瓣上的评论,本来只想写写自己关于沈复与《浮生六记》的感受,但现在更感慨,这一个版本的作品,怎会有人如此去谩骂与质疑。 论坛里那些骂娘的帖子,简直就是污了双眼。个人读完,觉得出版社与张佳玮所做的事,是将《浮生六记》的美带给更多人,...
2009国图
评分从此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耳。
评分从此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耳。
评分留侯、邺侯之隐于白云乡,刘、阮、陶、李之隐于醉乡,司马长卿以温柔乡隐,希夷先生以睡乡隐,殆有所托而逃焉者也。
评分素来觉得“庭有枇杷树,余妻死之年之所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样的文字,比“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更有力量。读完《浮生六记》,更是深有此感。全文浸透这冲淡之气,日常琐事间有对人生的深思。沈复的文字是值五星的,但是这版的翻译不值。另外,一听说五、六卷系伪托之作,我就没兴趣看了,惭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