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1914-1996),法国小说家、剧作家、电影导演,本名玛格丽特·多纳迪厄,出生于印度支那,在那里度过生命最初十八年的时光。炎热杂乱的殖民地,窘迫变迁的家境,忍耐偏执的母亲,放荡骄纵的大哥,温情落寞的“小哥哥”,如此种种影响了杜拉斯一生,在她日后创作中刻下深深的烙印。1932年后回法国定居,进入大学学习政治、法律等,曾在法国政府殖民部工作,参加过抵抗运动。1943年,以杜拉斯为笔名发表第一部小说《无耻之徒》,从此步入文坛。1950年的《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广受好评,入围当年龚古尔文学奖,并被改编成电影。一生创作了大量小说、剧作和电影作品,以电影《广岛之恋》(1959年)和《印度之歌》(1975年)赢得国际声誉,以小说《情人》(1984年)获得当年龚古尔文学奖。
故事发生在施塔特的“犹太人的房子”里,附近有一个黑黝黝的大公园,远处是一片森林。房子里,萨巴娜和大卫奉命看守着一个将要被处决的犹太人。事实上,犹太人是两个具有同样名字的人:阿巴恩。他们俩之间,其中一人是哑的,由另一人说话。他们在等待黎明的到来,等待格林戈党的领袖的到来…… 这是一部意象丰富、寓意深刻的小说,延续了杜拉斯梦呓般的写作风格,又在这梦境的迷思中反观真实的历史、政治,运用大量具有隐喻性的表现手法,将绝望的、荒凉的世界的面目展现在读者面前。其中,对犹太人的迫害和屠杀、犹太人长期流亡的状态、危险的乌托邦主义等,这些都是本书所关注的重要主题,贯穿始终。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说实话看不下去了 要不是图书馆没啥书能借我也不会看这个...神神叨叨的风格实在让人受不了 原谅我不够文艺 想了想外国女作家似乎只有伍尔芙是喜欢的了
评分我完全的一头雾水,没理解过来。
评分我完全的一头雾水,没理解过来。
评分2.5 受害者(犹太人)寻找(旁观者的)耳朵、眼睛,但得到的只有的沉默。阿伦特说得对,旁人战前战后不是一次,而是两次背叛了自己的内心。“一千年,还什么也不明白?”“一千年,还什么也看不见?”“一样的,是犹太人的字,也是反犹太人的字。”杜拉斯的意图很清晰,但文字和手法实在简单浅白,叫人沮丧,令人失望。
评分这本书前十几页我翻来覆去读了不下三遍才得以继续顺利读完,鬼打墙一般总是读到十几页就晕菜了不行又要从头看……一跟政治有关我就彻底迷茫了,何况这本书几乎就全是她的政治见解,我能读完了并且记得谁是谁真是不易……善哉善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