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传记 政治 随笔 英语 自省 瑞典 哲学 傳記
发表于2024-11-23
Marking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1963年他的日记式作品《路标》(Vägmärken) 出版,他在书中记录了自1925年至去世时每天的自省。
著名诗人W.H.Auden参与翻译此书英文版并作导论推介。
张爱玲文学遗产执行人宋以朗博士将此书列为他一生最爱的十本书之一。他认为政治家大多说谎成习惯,哈马舍尔德是极少数的例外。
亚马逊书店一位读者评论认为,作者一生挣扎于积极行动与沉思默想两种生活之间,力求平衡,这是政治界知识人都永远会面临的一对矛盾。
His only book, Vägmärken (Markings), was published in 1963. A collection of his diary reflections, the book starts in 1925, when he was 20 years old, and ends at his death in 1961.
Markings was described by a theologist, the late Henry P. Van Dusen, as "the noblest self-disclosure of spiritual struggle and triumph, perhaps the greatest testament of personal faith written ... in the heat of professional life and amidst the most exacting responsibilities for world peace and order."
Hammarskjöld writes, for example, "We are not permitted to choose the frame of our destiny. But what we put into it is ours. He who wills adventure will experience it—according to the measure of his courage. He who wills sacrifice will be sacrificed—according to the measure of his purity of heart."
Markings is characterised by Hammarskjöld's intermingling of prose and haiku poetry in a manner exemplified by the 17th-century Japanese poet Basho in his Narrow Roads to the Deep North. In his foreword to Markings, the English poet W. H. Auden quotes Hammarskjöld as stating "In our age, the road to holiness necessarily passes through the world of action."
达格·亚尔马·昂内·卡尔·哈马舍尔德(Dag Hjalmar Agne Carl Hammarskjöld)是瑞典外交家,从1953年4月至1961年9月遭遇空难逝世前,担任联合国秘书长。他于1954年起获选为瑞典学院成员,并于1961年获追授诺贝尔和平奖,是唯一一位在死后得到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奖者。
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称赞哈马舍尔德是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
写作时已有日后被看见、被阅读的设想——一种自我形象的建构,借由写作&书写的自我来成为自我;或许也是一种职业自觉性。哈马舍尔德就像黑塞小说的主人公,挣扎于多面自我、人性与神性,不停质问人生意义(甚至在47岁时),为生死烦恼,永远受着精神苦难。他很幸运地(应该是在担任秘书长期间)找到了存在的意义,最终也如他所愿die rightly/death as fulfillment。读罢我内心平静了许多,尽管仍未知自己人生意义何在,却又多了些前行的勇气。在这样的时刻、以这般的心境、借由这种途径遇到他,大概也是上帝的指示——或许,我的存在也可以是有价值的。
评分写作时已有日后被看见、被阅读的设想——一种自我形象的建构,借由写作&书写的自我来成为自我;或许也是一种职业自觉性。哈马舍尔德就像黑塞小说的主人公,挣扎于多面自我、人性与神性,不停质问人生意义(甚至在47岁时),为生死烦恼,永远受着精神苦难。他很幸运地(应该是在担任秘书长期间)找到了存在的意义,最终也如他所愿die rightly/death as fulfillment。读罢我内心平静了许多,尽管仍未知自己人生意义何在,却又多了些前行的勇气。在这样的时刻、以这般的心境、借由这种途径遇到他,大概也是上帝的指示——或许,我的存在也可以是有价值的。
评分写作时已有日后被看见、被阅读的设想——一种自我形象的建构,借由写作&书写的自我来成为自我;或许也是一种职业自觉性。哈马舍尔德就像黑塞小说的主人公,挣扎于多面自我、人性与神性,不停质问人生意义(甚至在47岁时),为生死烦恼,永远受着精神苦难。他很幸运地(应该是在担任秘书长期间)找到了存在的意义,最终也如他所愿die rightly/death as fulfillment。读罢我内心平静了许多,尽管仍未知自己人生意义何在,却又多了些前行的勇气。在这样的时刻、以这般的心境、借由这种途径遇到他,大概也是上帝的指示——或许,我的存在也可以是有价值的。
评分写作时已有日后被看见、被阅读的设想——一种自我形象的建构,借由写作&书写的自我来成为自我;或许也是一种职业自觉性。哈马舍尔德就像黑塞小说的主人公,挣扎于多面自我、人性与神性,不停质问人生意义(甚至在47岁时),为生死烦恼,永远受着精神苦难。他很幸运地(应该是在担任秘书长期间)找到了存在的意义,最终也如他所愿die rightly/death as fulfillment。读罢我内心平静了许多,尽管仍未知自己人生意义何在,却又多了些前行的勇气。在这样的时刻、以这般的心境、借由这种途径遇到他,大概也是上帝的指示——或许,我的存在也可以是有价值的。
评分写作时已有日后被看见、被阅读的设想——一种自我形象的建构,借由写作&书写的自我来成为自我;或许也是一种职业自觉性。哈马舍尔德就像黑塞小说的主人公,挣扎于多面自我、人性与神性,不停质问人生意义(甚至在47岁时),为生死烦恼,永远受着精神苦难。他很幸运地(应该是在担任秘书长期间)找到了存在的意义,最终也如他所愿die rightly/death as fulfillment。读罢我内心平静了许多,尽管仍未知自己人生意义何在,却又多了些前行的勇气。在这样的时刻、以这般的心境、借由这种途径遇到他,大概也是上帝的指示——或许,我的存在也可以是有价值的。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Marking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