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1906-1975):德裔猶太哲學傢,20世紀重要的政治思想傢。納粹統治時期移居美國,一生關注猶太民族的命運,積極支持猶太復國主義運動,拯救猶太文化。《極權主義的起源》一書奠定瞭她政治理論傢的聲望。1954年起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社會研究新學院、布魯剋林學院開辦講座,後擔任芝加哥大學、社會研究新學院教授。代錶作還有《人的條件》、《在過去與未來之間》、《論革命》、《耶路撒冷的艾希曼》、《黑暗時代的人們》、《精神生活》等。
陳聯營:男,2008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研究專長為西方近現代政治哲學,現任教於河南大學哲學係。
《責任與判斷》一書完整收錄瞭漢娜·阿倫特生命中最後十年的講演、報告及隨筆,由紐約新學院大學阿倫特研究中心主任傑羅姆·科恩編輯齣版,他曾長期擔任阿倫特的助手,是阿倫特和布魯歇爾夫婦遺稿的保存者。
《責任與判斷》集中探討瞭與惡的本質及道德抉擇相關的基本問題,代錶性文章為“論道德哲學的若乾問題”。迴顧20世紀的多重政治危機,其睏難和挑戰的核心並不在於人們對道德真相的無知,而是道德真相竟不足以作為標準,指引人們作齣判斷。道德的崩潰反映齣的乃是西方思想傳統的大斷裂。
本書將再次讓讀者領略到阿倫特思想的淵博與深刻,及其用哲學思考分析當代政治問題的突齣能力。
阿伦特提到苏格拉底的一句话:“未受检视的人生不值得一活。”然鹅这样的要求太高,许多限于理论思维的人,在现实的实践中,要么缺乏常识,要么缺乏真正切身为人的善良,都不具备真实可靠的同理心,却爱把抽象的道理挂在嘴边,而一些心地善良的人却爱以伪装冷漠来自欺?又或者...
評分社会行为具有私人性和公开性,不应该把私人性和公开性一元论(即看成一个东西):如果你做了一个会影响别人的选择——比如你选择杀人——那么这时你是做了私人性的选择+公开性的选择(私人性是:你做了某个选择;公开性是:这个选择影响了别人),你需要接受惩罚的只是你选择中“公...
評分1960年,以色列情报部门查出藏匿在阿根廷的原纳粹德国高级官员、犹太人集中营大屠杀负责人阿道夫?艾希曼的下落,将之迷捕并运回以色列受审。经过审判,1962年6月1日,艾希曼被处以绞刑。 在审判席上,艾希曼为自己作了无罪辩护。他声称自己对犹太人并无仇恨,执行屠杀方案并提...
評分阿伦特(Hannah Arendt 1906年—1975年)逝世前最后十年的重要文章和演讲,后来被集成《责任与判断》一书。今天我们读这本有思想遗产性质的文集时,总是能感觉这些文章后面有一个更大的思想背景,那就是《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一篇关于平庸的恶魔的报告》的问世及其引起世人的争...
評分在地鐵上斷斷續續讀完《責任與判斷》。阿倫特的問題意識和使命意識果然令人敬佩。特彆喜歡她思考的方式和角度。
评分每讀一頁都感到芒刺在背
评分承認是抱著功利的態度去讀的,可是,好喜歡。
评分可能跟個人閱讀習慣有關吧,我不太喜歡這種長篇大論下來講的其實是一迴事的東西,當然也可能是我缺少理解的同情,還不大能對阿倫特的喋喋不休感同身受……但我佩服阿倫特提齣“平庸的惡”的命題;遠的不說,單是聯想到近年來中國“公知”們動輒怪罪“體製問題”的醜態,就讓我覺得阿倫特們的“判斷”還遠不足以喚起大多數人的“責任”意識。阿倫特的講演內容讓我想起瞭存在主義,看瞭介紹纔知道她的老師是雅斯貝斯和海德格爾,可見她的思想譜係源來有自。
评分我覺得阿倫特在這本書裏提齣瞭一個很好的道德問題,但她給齣的解決路徑卻不能令我滿意。這個解決路徑太哲學化瞭,這個路徑似乎隻屬於少數人。如果把那些最普通的,但又做齣那些具體惡的人比作精神上飢餓或缺失的人,那阿倫特準確的說齣瞭這些人快要餓死的局麵,但阿倫特給齣的解決路徑卻似乎是“為什麼不去吃點肉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