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主要内容简介:关于《孟子》的作者,历来有三种不同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孟子》是孟子自己所撰。如著《孟子章句》的赵岐即持此说:“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一种看法认为《孟子》是孟子死后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根据他生前的言论编定的。持此说的有唐代的韩愈、清代的崔述等。韩愈曾说:“孟轲之书,非轲自著。轲既殁,其徒万章、公孙丑与记轲所言焉耳。”第三种看法认为《孟子》是由孟子和他的弟子共同编定的,而主要作者是孟子。最早提出此说的是司马迁。他在《史记·孟轲苟卿列传》中说,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以上三种说法,现在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是第三种,即《孟子》一书,是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定,主要作者是孟子。
关于《孟子》的篇数,《史记》和《风俗通》、《汉书》的记述有所不同。司马迁的《史记》记载有七篇,而《风俗通》和《汉书·艺文志》则均记载为十一篇,即除现在通行的七篇外,还有《性善》、《文说》、《孝经》和《为政》四篇。可见,汉代流传的《孟子》有七篇和十一篇两种版本。东汉赵岐作《孟子章句》时把《孟子》十一篇分为《内书》七篇,《外书》四篇,认为《外书》四篇(即《性善》、《文说》、《孝经》和《为政》)属伪作,不予作注,因此,使得这四篇无人传授,渐渐亡佚。流传至今的只有《孟子》七篇。赵岐又将此七篇各分为上、下,现在通行的《孟子》即为七篇十四卷。
善良是孩子的天性。中国古代孟子提出“性善论”,如果人性变坏,则是受到了外物的影响,人性需要“养”,而教育就是其营养品。荀子则提出“性恶论”,将人性变善的重要因素就是道德教育。他们都是基于教育提出自己的主张。在我看来,善良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优秀品质。虽然说,...
评分孟子贵为亚圣,相比于孔子,可能少了些入仕的积极,多了些审时度势的睿智。他如同一个圆滑的智者,周旋于诸侯王公的身边,保持着自己学者大师的风范和高傲的同时,依旧不为自己带来危害。 没有什么压力的状态之下去阅读《孟子》的文本。孟子的睿智和耐心跃于纸上。...
评分中华书局的这一套书,我买了好几本,但是没有全买。 其它我暂不评价,单凭《孟子》这一本,根本就是牛屎的翻译。很多的看不懂,不知所云。我真怀疑这翻译的老师是否真的读懂了孟子,还是他的的员工替他翻译的。 译者以他半吊子的翻译水平,以其昏昏,试图使人昭昭。读此书,有...
评分想必大家都知道孔孟之道,当我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有极大的感触。孟子是何许人?他仅排在孔子后面被尊为儒家亚圣。读了孟子之后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孟子全书贯穿了仁义。如: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
评分首先,我觉得孟子的很多思考,源于他对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观察和领悟。 我觉得孟子的理想中,施仁政的社会是恬然乐土,带有很强烈的农业社会的特色。耕者有其田,百姓各行其职。君主以崇高的伦理道德分配各种社会财富,使其达到最合理公平。君主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土地、粮...
一是以民为本,二是襟怀坦荡
评分一是以民为本,二是襟怀坦荡
评分一是以民为本,二是襟怀坦荡
评分一是以民为本,二是襟怀坦荡
评分一是以民为本,二是襟怀坦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