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斯谟的《愚人颂》主要以“愚人”的口吻评论当时的世态世象,对以罗马教廷为代表的宗教权威和以君主制度为代表的世俗权威极尽讽刺之事,当然也没有忘了为法学家、哲学家之类不讨作者喜欢的人士捎上一笔,他很俏皮地称这些人为“贤人”,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而把普通人称为“愚人”,则满怀同情、大唱赞歌。除此之外,本书还选收了伊拉斯谟的其他文章、书信,以及后世学者们的评论。
伊拉斯谟,1466—1536,文艺复兴时期荷兰人文主义思想家和神学家,他试图使古代的经文复兴,恢复基于《圣经》的朴素的基督教信仰,对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思想有巨大的影响。伊拉斯谟整理翻译了《圣经·新约全书》新拉丁文版和希腊文版。他创作的作品有《愚人颂》、《基督教战士手册》和《论儿童的教养》等,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风格,使得他的文字千载之下读来依然生动鲜活,入木三分。
对这种外国人名一直觉得拗口和无感。但是对于这本书却是一直有所耳闻。关于这本书,别人说了太多了。读完后感觉和老子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所谓的“愚”与“无为”可以说是如出一辙。细细品之,虽然讽刺的是中世纪的环境,但是与当下社会现象相比,依稀有似曾相识之感。今有...
评分这个世界上永远不缺少愚人,对知识的渴望,对自己的无知的憎恶,学习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人们不会因为你拥有巨大的财富尊重你,但会因为你的学识、人品而尊重你。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的时候,总能听到结伴的朋友互相说他们认识的展品,是哪个艺术家,这件作品是如何的著名,不...
评分摘自《内蒙古晨报》 作者:李 智 《愚人颂》是文学史上最为精彩的讽刺体篇章。 作者伊拉斯谟为荷兰著名的人文主义者,是当时荷兰思想界的主帅,被誉为“16世纪的伏尔泰”。据说,《愚人颂》是他在去英国拜访莫逆之交托马斯•莫尔爵士的短短7天时间内完成的。该书...
评分对这种外国人名一直觉得拗口和无感。但是对于这本书却是一直有所耳闻。关于这本书,别人说了太多了。读完后感觉和老子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所谓的“愚”与“无为”可以说是如出一辙。细细品之,虽然讽刺的是中世纪的环境,但是与当下社会现象相比,依稀有似曾相识之感。今有...
评分摘自《文汇报》 作者:云也退 有两把刷子的人往往会养成说反话的习惯,寓贬于褒,并且自信这种习惯可以培育到炉火纯青,雅俗共赏,经得起任何场合下任何智商的人的检验。爱说反话的作者通常都会自以为得计,一边写着一边就在想象读者的反应,不拍案叫绝,怎么也得哑然失...
河南人写的,中
评分从鹿特丹的伊拉斯谟到拉曼却的堂吉诃德,文艺复兴的人们共同发明了一样东西:笑声,这可能是人文主义精神里最隐秘又最核心的元素。古希腊也有嘲笑、也有讽刺、也有人身攻击,比如阿里斯托芬对苏格拉底的明骂暗讽。但文艺复兴这批人的笑声里,瓦解正经、颠覆权威、戏谑官方的意味很浓郁(中国的继承人是王小波)。愚人者,也就是常人,我们这些常人身上那些讨厌的小毛病、死也改不掉的臭习惯、令人跳脚的贪嗔痴与蠢疯傻、死去活来的男痴女怨——全部构成了我们的人性所在。相反,伊拉斯谟攻击以神学、法学、哲学为代表的贤者,他们皓首穷经的结果是:失去了笑声。文本对古希腊罗马元素有大量借用,同时又弥漫着近乎反智主义的癫狂,终极问题还是在问:幸福感何来?伊拉斯谟的回答很明确:世俗生活伦理学。
评分伊拉斯谟的这本小册子带有文艺复兴特有的流畅和自信,不拘泥于形式和信马由缰,当然,你可以说是罗嗦和拖泥带水。茶余饭后,行云流水的下午,坐在湖边去和这位老斗士谈谈心,还是蛮有意思的。
评分从鹿特丹的伊拉斯谟到拉曼却的堂吉诃德,文艺复兴的人们共同发明了一样东西:笑声,这可能是人文主义精神里最隐秘又最核心的元素。古希腊也有嘲笑、也有讽刺、也有人身攻击,比如阿里斯托芬对苏格拉底的明骂暗讽。但文艺复兴这批人的笑声里,瓦解正经、颠覆权威、戏谑官方的意味很浓郁(中国的继承人是王小波)。愚人者,也就是常人,我们这些常人身上那些讨厌的小毛病、死也改不掉的臭习惯、令人跳脚的贪嗔痴与蠢疯傻、死去活来的男痴女怨——全部构成了我们的人性所在。相反,伊拉斯谟攻击以神学、法学、哲学为代表的贤者,他们皓首穷经的结果是:失去了笑声。文本对古希腊罗马元素有大量借用,同时又弥漫着近乎反智主义的癫狂,终极问题还是在问:幸福感何来?伊拉斯谟的回答很明确:世俗生活伦理学。
评分猴子就是猴子 穿上紫袍還是猴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