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歐洲藝術電影“聖三位一體”之一,生於一九三二年四月四日。作為一個被放逐的藝術傢,在其坎坷的一生中,隻完成七部作品,卻部部經典。瑞典電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在他的自傳《魔燈》中這樣評價他的這位偉大的蘇聯同行:“電影不是一種紀錄,而是一種夢幻。這說明瞭為什麼蘇聯導演塔可夫斯基那麼偉大,他在夢幻的空間裏悠遊自如,他並不詮釋什麼,問題是,他要詮釋什麼呢?他隻是一個觀察傢,但他卻讓他的影像活動達到齣神入化的境界。我窮畢生之力在輕叩那個夢幻世界的門扉——塔可夫斯基能夠悠遊自如的世界,卻隻能偶爾一窺其堂奧而已,我的大多數努力均未能如願以償……”
在其最後一部電影《犧牲》拍竣後的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塔可夫斯基病逝於巴黎的癌癥病院。他被安葬在一個法國小鎮的俄國移民墓地。
在印第安厅里 我们这位电影工作者为我们实现视觉阅读的大功臣一定会晋升于印第安厅中,在法国巴黎这个地下小咖啡屋里公映了世界上第一部电影,他一定也和我一样很羡慕当时在场的那三十三名观众,一种新奇的留存记忆的方式简直是令人非常疯狂,黑白色的画面虽然只有五十多秒,但...
評分记得书看到3/4处,就迫不及待地对照每页上面的日期,想把他看死,看死,看死,看死,心理十分慌张。 还有就是他与谢尔盖帕拉杰诺夫的事,之前不知道他们认识,在书里忽然看到他和朋友写信去救谢尔盖,就感动的不知该怎么好,游吟诗人里给我的影响超过了镜子,虽然镜子是那么恼...
評分 評分我寫了8頁的讀書筆記。從他的日記摘錄,他的,或是他所摘的,句子。 從塔可夫斯基38歲開始,16年間的日記,其間囊括大部分的創作記事。當然,連同他的生活其它細節,賬單、情感、備忘記事、以及讀書筆記。 原來寫日記的人都是一樣的,最初開始翻看沒幾頁,我就開始如是想。什...
評分影像中的塔可夫斯基如果不是在摄影机后忙碌地行动着,便是一副似在聆听抑或思考的表情。塔氏一生中的7部半电影是那些忙碌的成果,那些作品对人类电影艺术风格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已为世人所认可。而阅读《时光中的时光——塔可夫斯基日记(1970~1986)》,我们会知道那副沉郁而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