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欧洲艺术电影“圣三位一体”之一,生于一九三二年四月四日。作为一个被放逐的艺术家,在其坎坷的一生中,只完成七部作品,却部部经典。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在他的自传《魔灯》中这样评价他的这位伟大的苏联同行:“电影不是一种纪录,而是一种梦幻。这说明了为什么苏联导演塔可夫斯基那么伟大,他在梦幻的空间里悠游自如,他并不诠释什么,问题是,他要诠释什么呢?他只是一个观察家,但他却让他的影像活动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我穷毕生之力在轻叩那个梦幻世界的门扉——塔可夫斯基能够悠游自如的世界,却只能偶尔一窥其堂奥而已,我的大多数努力均未能如愿以偿……”
在其最后一部电影《牺牲》拍竣后的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塔可夫斯基病逝于巴黎的癌症病院。他被安葬在一个法国小镇的俄国移民墓地。
首先,说些书以外的事情。 2009年夏天我在台北世新大学读书,修了一门导演分析课,那个时候,尚未读过《雕刻时光》,也不知李泳泉是何许人也,对塔可夫斯基虽说早有耳闻(毕竟盛名在望,何况城市里处处弥漫着小资调调),但是由于对苏联的极度刻板印象,迟迟不肯花时间看他的任...
评分 评分这个168的小个子男人,我还不怎么熟悉他,俄罗斯大地上孕育的一位电影诗人。 我看过他的电影,仅有一部,《伊万的童年》,我总是忘不了那些梦幻的镜头,在井底,水滴的清脆悦耳,透过圆圆的井口,望向无尽的苍穹,画面中闪着灼人光芒的,是水滴,还是天上的星辰?声与光的交织...
评分影像中的塔可夫斯基如果不是在摄影机后忙碌地行动着,便是一副似在聆听抑或思考的表情。塔氏一生中的7部半电影是那些忙碌的成果,那些作品对人类电影艺术风格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已为世人所认可。而阅读《时光中的时光——塔可夫斯基日记(1970~1986)》,我们会知道那副沉郁而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