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人张季鸾先生传(修订版)》主要内容: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一个风云激荡、各种新生事物不断涌现,各路才俊各逞其才的时代。伴随着皇权的禁锢、军阀的专横、敌寇的入侵,一批批报人从逆境中成长起来。他们始终保持着独立精神,坚守着争取民主自由、变革社会的报业传统,在历史的回音壁上留下了属于那个时代的黄钟大吕般的绝响。报人张季鸾先生就是其一。我们有必要拂去历史的尘埃,再次走进他,为读者讲述一个人,一份报和一个时代荣辱与共的风雨历程。
徐铸成(1907-1991),江苏宜兴人,中国著名记者、新闻评论家和新闻学家。
1927年进入国闻通信社从事新闻工作,后在《大公报》任记者、编辑、编辑部主任、桂林和上海版总编辑,系上海和香港《文汇报》主要创办人,先后任总主笔、总编辑和社长,是中国现代报业史上一些重要事件的参与者。也是半个多世纪政海波澜中许多重要人物及活动的见证人。一生著述颇丰,撰写了大量新闻评论、通讯、游记和杂文,晚年除了撰有不少回忆新闻生涯中亲历亲闻的文字外,还从事传记文学创作,并致力于新闻传播教育事业,兼任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校教授,主持创办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对一些新闻理论问题和实践活动做了回顾和总结。
坦率地说,徐先生此书之写张季鸾,更像是一部演义色彩的传记。很多史实方面的细节经不起严格的推敲。 最近三联的新版已出,且在牛济、吴廷俊等先生研究的基础上有一些订正。但翻阅之后,发现史实不确问题仍然存在,而且还不少。 当然,作为大众读物则尚可,但如果有人真希望借...
评分坦率地说,徐先生此书之写张季鸾,更像是一部演义色彩的传记。很多史实方面的细节经不起严格的推敲。 最近三联的新版已出,且在牛济、吴廷俊等先生研究的基础上有一些订正。但翻阅之后,发现史实不确问题仍然存在,而且还不少。 当然,作为大众读物则尚可,但如果有人真希望借...
评分坦率地说,徐先生此书之写张季鸾,更像是一部演义色彩的传记。很多史实方面的细节经不起严格的推敲。 最近三联的新版已出,且在牛济、吴廷俊等先生研究的基础上有一些订正。但翻阅之后,发现史实不确问题仍然存在,而且还不少。 当然,作为大众读物则尚可,但如果有人真希望借...
评分坦率地说,徐先生此书之写张季鸾,更像是一部演义色彩的传记。很多史实方面的细节经不起严格的推敲。 最近三联的新版已出,且在牛济、吴廷俊等先生研究的基础上有一些订正。但翻阅之后,发现史实不确问题仍然存在,而且还不少。 当然,作为大众读物则尚可,但如果有人真希望借...
评分曾经的梦想和方向!总归新闻是喉舌,只是少数想让多数知道该知道的传话筒!但是真正的客观和多角度,才是新闻人为之奋斗终身的追求所在!路漫漫其修远兮...
心向往之
评分对于这样曾经叱咤报坛又在建国后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得到重视的先辈,有这样重量级的先生为之作传,实在是一大幸事。虽然由于年龄的增长,徐先生的一些回忆与学者考证有出入,但是只是白圭之玷,不影响其史料价值和掌故价值。
评分一代报人,独立、严谨,张季鸾先生伟大的一点在于他信任并尊重民众的智力,有一说一,不夸大又很踏实。 初了解张季鸾先生是在《读库》杂刊上,当时读到先生的《我们在割麦子》,大轰炸的背景下,那种狠狠地奋发向上的精气神让我读到时热泪盈眶,真难想象短短一篇社论有这样的宣传力。
评分对于这样曾经叱咤报坛又在建国后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得到重视的先辈,有这样重量级的先生为之作传,实在是一大幸事。虽然由于年龄的增长,徐先生的一些回忆与学者考证有出入,但是只是白圭之玷,不影响其史料价值和掌故价值。
评分超越党派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