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一百多多萬國民黨軍隊及傢屬帶著不同的鄉音、記憶和創傷,從大陸撤退到颱灣。六十年來,他們心中帶著重返大陸的期望,在眷村從暫時落腳到落地生根,從第一代到第二代人乃至第三代。而眷村,也從暫居之所,逐漸變為故鄉。
六十年,一甲子的光陰,有太多可以記述,也有太多可以遺忘。不管記憶或忘卻,曆史從來沒有離開我們。在這條時間的長河裏,我們每個人都是參與者,每個人都有故事。差彆隻在,有些故事波濤洶湧如大江大海,有些故事緩慢清淡如小溪小流。
於是,我們邀請瞭15位不同領域、不同世代的人物,細細訴說眷村的一切。他們是硃天心、賴聲川、王偉忠、張茂桂、毛訓容、李俊賢等。他們就像15颱照相機,在深淺不一的聚焦中,呈現齣一幅幅即將消逝的眷村圖景:眷村的形成、眷村的現狀、眷村的凋零和保存、眷村文學、眷村愛情、眷村女性、眷村美食、黑幫少年、尋根之旅、傢族變遷、眷村方言……所有的敘述,都將告訴你一個真實的颱灣。
眷村,見證瞭颱灣六十年的發展,也承載瞭兩岸六十年的情感與記憶。
張嬙,居住在北京的颱灣人。颱灣政治大學本科,美國波士頓大學碩士,北京清華大學博士,中國傳媒大學及中國青年政治學院講師,棱聚商務谘詢創意總監。從事文化創意産業研究及谘詢工作,拍攝記錄片,研究流行文化,專注於偶像崇拜與粉絲文化研究。自稱“文化買辦”,“有機知識分子”,文化産業網站(www.wenhuaindustry.cn)創辦人。
2月7号下午2点,我参加了《宝岛眷村》的新书发布会。在发布会上,伟忠哥说,眷村是什么?眷村就是1949年国民党军队逃到台湾的时候,一个暂时的住所,当时根本没有想要在这里住太久,所以这里的一切都非常简陋。那时候有一个什么口号“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評分不知什么时候听过眷村这个词,但无疑是在影视作品中,或许是《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吧。后来模模糊糊知道眷村的含义,这让我想起2005年左右唯一谋面,现居台北的二舅公。 他是国民党老兵,籍贯宁波,妻子是台湾当地人,和本书中很多退居台湾的老兵似乎有着相同的经历。但我不...
評分◆ 1987年两岸开放探亲伊始,眷村子民如鲑鱼回游彼岸,而人事全非,返乡路径从某个角度看,已经缝合,眷村子民绝大多数已在台湾安居生根,眷村生成故乡,因此,返乡在那一刻,既是回去又是回来。 家乡的模糊,是人类对于土地复杂的归属感。乡愁究竟从何而来? ◆ 什么是台湾...
評分说起眷村 就想起以前我拍的牯岭街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323686562/
評分一直以来都很想了解眷村文化和眷村的方方面面,这本书让我对眷村有个初步的认识。眷村的国军老兵离开故乡,来到异乡。但是他们的子女作为第二代移民却把台湾当做了自己的故乡,大陆成了他们的异乡,多么复杂的感情!
昨天終於親眼見到瞭張老師。
评分總覺得颱灣文人之所以分外動人與堅決,是因為所有的夢想和信仰中都附和著劇烈的眷念與疼痛。“我,以身為一個失敗者的後代為榮。”能說齣這樣的話,何嘗不是一種深沉的幸福。
评分傢國曆史的兒女情長。解讀一個民族的遷移和發展,最終還是投射到這些最細微也是最渺小的傢庭身上。推薦。以上。
评分昨天終於親眼見到瞭張老師。
评分都是些皮毛的描述,看完覺得很不盡興,不過能夠勾起讀者繼續深入的興趣也算是不錯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