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在13亿人中:一次横跨中国的旅行》内容简介:其实这个主意是那个运垃圾的替我想出来的。我每天经过小区大院儿时他都十分警惕地打量我然后大嗓门儿地质问一句:“你在中国是干什么的?”具体地说,他每天不只问一次。在北京收垃圾可不是开着大卡车一天来一次,而是由每个垃圾工骑着比自行车大不了多少的改装成小垃圾斗的三轮车一车一车来运的,所以他一早到晚都在院儿里。开始的时候他用中文问我,过了没几个星期却忽然改口用英语来问了。他一定是为了我而特意去学了英语,因为我在他的眼里是个不解之谜。他一定是发现了我好像从来不去上班,也没有在固定的时间出发去什么地方。
318国道的确是一条最能代表中国的道路之一,作者选了这条道路去了解中国,探寻“在中国干什么”的答案,无疑是明智的。 作为一本游记,尚可,虽然经历比较平淡,没有什么历险,但作者幽默的文风加上其“老外”的独特视角,看下来倒也有点趣味。 作者在书中一直说自己胆子小,...
评分鉴于这本书的默默无闻了好几年,我对它有出乎意料的满意。不知道为什么这本书的内涵远远高出它的销量,内容非常丰富,以至于我觉得太朴实,如果多添点彩色图片就更好了。 一个一心想做中国人的德国佬,花费3个月时间沿318国道一路探索,然后完成这本书。书写得很好玩,导致我无...
评分我不了解318国道,也不会去做这样的旅行。但可以让一个宅人去了解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让我知道那些我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 也许要感谢那个译者,因为他让我们看这书感觉很愉悦,不过重要的是作者本身就是这样有趣,比较贫啊。 从他想成为一个中国人,他就不...
评分对外国人如何看中国这个视角很感兴趣,很早以前美国的汉学家柯文写过一本《以中国为中心发现中国》(书名大致是这个!),很具学理性,不好读,而我对这意思的理解就是:即使是学者也不能脱离中国的实际而一厢情愿地“搭造”“纸上的中国”。 这本书的作者不是学者,应该是记者...
对于尼泊尔人而言,作者有点儿像个中国人。可是在中国人看来,他还是个老外。
评分还不错的外国人在华游记,介于《寻路中国》和《内裤从哪里来》之间。书中特别提到了何伟的《江城》。
评分对于尼泊尔人而言,作者有点儿像个中国人。可是在中国人看来,他还是个老外。
评分还算有趣但缺乏深度,因为了解不足所以在观察思考和行文结构上都谈不上有什么脉络,无非是走到哪写到哪,绝大部分都只停留在culture shock的层面。
评分很有意思,国人自己看不到的视角和风景,幽默愉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