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作品新编

闻一多作品新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姜涛 编
出品人:
页数:381
译者:
出版时间:2009-12
价格:25.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020075454
丛书系列: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新编丛书
图书标签:
  • 闻一多
  • 文学
  • 中国现代文学
  • 诗歌
  • 现代文学
  • W闻一多
  • 汉语言文学评论&理论&文学史
  • W翁涌
  • 闻一多
  • 诗歌
  • 文学研究
  • 现代文学
  • 学术著作
  • 中国文学
  • 名家作品
  • 新编
  • 文化研究
  • 思想探索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闻一多作品新编》:滥觞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国现代文学,虽然只有三十年的短暂历程,但在东西方文化浪潮的交汇与激荡之中,却风生水起、云蒸霞蔚,涌现出一代灿若星河的新文学作家,开启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伟大新纪元。辑入本丛书者,均为名家名作,风格绚丽多彩,文体摇曳生姿,名臻其美,蔚为大观。

“新编”之“新”,在于既注重择选经过时间淘洗、脍炙人口的优秀文学经典,又着意搜集那些过去不大为一般读者所知的随笔、散论、杂谈、序跋、日记、书信等非虚构的精彩篇什,以更完整、更集中、更丰富地反映和体现作家一生著述的思想艺术全貌。这后一种文字,虽不是文学园林里的殿堂碑碣,但亦如其中的雕阑画础,于细微处或能见础真面目与真精神来,是解读、体悟作家作品所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各有千秋、各擅胜场,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读者可以“借一斑而窥全豹”,领略中国现代文学难以企及的博大气象和独特魅力。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前言
诗歌
红烛
剑匣

黄昏
二月庐
贡臣
春之首章
春之末章
太平洋舟中见一明星
火柴
玄思
晴朝
太阳吟
忆菊
秋色
秋深了
秋之末日
烂果
口供
收回
“你指着太阳起誓”
大鼓师
你看
也许
忘掉她
泪雨
末日
死水
春光
黄昏
我要回来
夜歌
心跳
一个观念
发现
一句话
荒村
罪过
天安门
飞毛腿
洗衣歌
闻一多先生的书桌

渔阳曲
故乡
抱怨
奇迹
八教授颂
散文与演讲
旅客式的学生
美国化的清华
青岛
在鲁迅追悼会上的讲话
家族主义与民族主义
复古的空气
关于儒•道•土匪
一个白日梦
什么是儒家
五四运动的历史法则
调整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外国语文学二系机构刍议
五四历史座谈
八年的回忆与感想
新文艺和文学遗产
战后文艺的道路
艾青和田问
最后一次的讲演
文艺评论
征求艺术专门的同业者底呼声
电影是不是艺术?
《女神》之时代精神
《女神》之地方色彩
泰果尔批评
邓以蛰《诗与历史》题记
诗人的横蛮
诗的格律
戏剧的歧途
《烙印》序
《西南采风录》序
时代的鼓手
学术论文
龙凤
匡斋尺牍(节选)
说鱼
端节的历史教育
屈原问题
庄子
宫体诗的自赎
孟浩然(六八九一七四○)
歌与诗
文学的历史动向
书信
致父母亲(1919年5月17日)
致吴景超、顾毓瑗、翟毅夫、梁实秋(1922年7月29日)
致吴景超、翟毅夫、顾毓琇、梁实秋(1922年8月14日)
致吴景超、梁实秋(1922年10月10日)
致父母亲(1922年12月27日)
致梁实秋(1923年1月21日)
致梁实秋(1923年2月2日)
致梁实秋(1923年2月15日)
致梁实秋(1923年3月22日)
致闻家骥(1923年11月30日)
致家人(1924年6月14日)
致家人(1924年9月23日)
致梁实秋(1926年1月23日)
致梁实秋、熊佛西(1926年3、4月间)
致梁实秋、熊佛西(1926年4月15日)
致朱湘、饶孟侃(1930年12月10日)
致饶孟侃(1933年9月29日)
致高孝贞(1937年7月16、17日)
致臧克家(1943年11月25日)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谈起闻一多,我最先想到的是当年朗诵《最后一次演讲》时的场景——浑身都随着字词剧烈地颤抖。此后,再也没有一篇文字能够引起我如此强烈的身心“共振”。由此,我相信“演讲”其实并不需要“演”,只有情感贫瘠的人才需要造作的抑扬顿挫;由此,我相信自己也是个有血性的人,...

评分

谈起闻一多,我最先想到的是当年朗诵《最后一次演讲》时的场景——浑身都随着字词剧烈地颤抖。此后,再也没有一篇文字能够引起我如此强烈的身心“共振”。由此,我相信“演讲”其实并不需要“演”,只有情感贫瘠的人才需要造作的抑扬顿挫;由此,我相信自己也是个有血性的人,...

评分

谈起闻一多,我最先想到的是当年朗诵《最后一次演讲》时的场景——浑身都随着字词剧烈地颤抖。此后,再也没有一篇文字能够引起我如此强烈的身心“共振”。由此,我相信“演讲”其实并不需要“演”,只有情感贫瘠的人才需要造作的抑扬顿挫;由此,我相信自己也是个有血性的人,...

评分

谈起闻一多,我最先想到的是当年朗诵《最后一次演讲》时的场景——浑身都随着字词剧烈地颤抖。此后,再也没有一篇文字能够引起我如此强烈的身心“共振”。由此,我相信“演讲”其实并不需要“演”,只有情感贫瘠的人才需要造作的抑扬顿挫;由此,我相信自己也是个有血性的人,...

评分

谈起闻一多,我最先想到的是当年朗诵《最后一次演讲》时的场景——浑身都随着字词剧烈地颤抖。此后,再也没有一篇文字能够引起我如此强烈的身心“共振”。由此,我相信“演讲”其实并不需要“演”,只有情感贫瘠的人才需要造作的抑扬顿挫;由此,我相信自己也是个有血性的人,...

用户评价

评分

每次读到这首闻一多的《奇迹》,还是会泪流满面。 关于民国,总有那么多传奇在激荡,那是东西方文化潮流交融的年代。

评分

我真心觉得这套书编得挺好的,都绿绿的,可是真心不懂它的定位啊。。。对普通读者,其实不需要那些轶文,研究者吧,它又很不全啊。。。

评分

名过其实。

评分

每次读到这首闻一多的《奇迹》,还是会泪流满面。 关于民国,总有那么多传奇在激荡,那是东西方文化潮流交融的年代。

评分

对人的身份认同,绝对不能固定化和模式化,在不同视域下的认识行为,对研究作家的作品至关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