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讲述柏林墙的兴建与倒掉的作品。在西方的文学影视作品中,柏林墙从来都是绝望、英勇的东德人逃离“魔掌”时的背景。泰勒却使用大量的官方记录、史料、私人叙述证明,柏林墙从来不只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也不仅是东德为了阻止居民外逃而修建那么简单,而是一个大舞台。二战之后核俱乐部成员们的危险游戏、意识形态领域的尖锐斗争、政治做秀,竞相借之登台亮相。美国总统肯尼迪、英国首相麦克米兰、法国总统戴高乐以及前苏联的领导人们,都以柏林墙为话题,或长袖善舞或惺惺作态或肆意叫嚣,只有柏林墙静静地站在那里,纹丝不动。泰勒指出,柏林是美苏两个大国博弈的棋盘,而柏林墙就是双方都最看重的那颗棋子。
泰勒用很多精力去辨识关于柏林墙的传说和神话,把它们还原为现实。他追溯了柏林墙从1961年8月开始的历史,指出修建伊始它只是铁丝网,后来才发展成103英里长的钢筋混凝土墙体,配有300个瞭望哨及荷枪实弹的士兵。泰勒调查清楚了修建柏林墙的“罗斯工程”的细节,讲述了柏林墙建成后东德人的生死逃亡,也谈到了柏林墙倒掉后被人分拆销售的情况。但他最关注的是柏林墙背后的可怕景象。撇开政客和政治不说,人们一度对把柏林人为分裂开的想法嗤之以鼻,而当柏林真的一分为二时,大家又逐渐接受了这个现实,习以为常,甚至以为本应如此。泰勒说,当时普通人都产生了世界末日般的感觉,觉得毁灭性的核战争随时都可能发生。
该书是第一部深入细致地描述当时的柏林和柏林人的著作,资料翔实,穿插了很多细节。
弗雷德里克·泰勒,曾在艾尔斯伯里文法学校受教,在牛津大学研读历史和现代语言学。在苏塞克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大众奖学金。做过出版商,创作过四部小说,编辑并翻译了《戈培尔日记1939-1941》;畅销书《德累斯顿:1954年2月13日,星期二》的作者。
1961年8月15号,19岁的下士舒曼在一团铁丝网边站岗,他的西边,一大堆示威者在咒骂他;他的东边,也有一大堆示威者在咒骂他。后来他回忆说:“我只是在尽责而已,但所有人都在咒骂我……作为一个年轻人,我难过极了。”可能是他眼神里的惊恐被察觉了。西边的人转而对他大...
评分对于柏林墙倒塌之后出生的这代人来说,柏林墙似乎从来都是一个宣传“自由”的阵地。它曾经的存在是野蛮而反人类的,有关它的故事全部围绕着“逃”这一个字的主题,它记载了整整一个时代德国人的血泪史,而最终又是人类对自由的无尽向往将它推倒。弗雷德里克•泰勒先生的这本...
评分世人从柏林墙的倒塌中得到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原先的一些国家纷纷摒弃了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接受美国教育的经济学家占据了发展中国家财政部的要职,并开始执行“符合美国意愿”的经济议程。自由市场、私有化和解除管制成了当时的潮流,这三种趋势崇尚的是快速增长、经济...
监狱的墙无论如何的金碧辉煌和冠冕堂皇都是囚禁其中人们的地狱。柏林墙对于德国而言是艰难时世过后有着不错结尾的往事,但那是另一个国家的长期梦魇。
评分监狱的墙无论如何的金碧辉煌和冠冕堂皇都是囚禁其中人们的地狱。柏林墙对于德国而言是艰难时世过后有着不错结尾的往事,但那是另一个国家的长期梦魇。
评分监狱的墙无论如何的金碧辉煌和冠冕堂皇都是囚禁其中人们的地狱。柏林墙对于德国而言是艰难时世过后有着不错结尾的往事,但那是另一个国家的长期梦魇。
评分扎实的研究,丰富的资料,几乎覆盖了柏林墙的所有历史细节。可惜,翻译太生涩了。
评分事實證明,只有資本主義可以救德國。社會主義在東德好話没說尽,壞事倒是做絕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