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一九四七年生,福建长乐人,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一九七二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一九七六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东海大学美术系系主任,现任《联合文学》社长。著述颇丰,主要有《舞动白蛇传》《给年轻艺术家的信》《天地有大美》《美的沉思》《多情应笑我》《今宵酒醒何处》《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等。
美学大师蒋勋以美学家特有的思维和情感切入孤独,从情欲、语言、革命、思维、伦理、暴力六个面向阐释孤独美学,融个人记忆、美学追问、文化反思、社会批判于一体。可以说,蒋勋在本书中,创造了孤独美学:美学的本质或许就是孤独。
自序
情欲孤独
语言孤独
革命孤独
暴力孤独
思维孤独
伦理孤独
蒋勋说,孤独没有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孤独。 教我高中数学的韩老师时常教导我们:要想出人头地,就得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 二者观点实有相通之处,那就是提倡为了达到个人成功或建立独立人格,我们应适时保持孤独并享受彼时的状态。 离开校园已经半...
评分 评分我十分庆幸能在这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读到这本书,谢谢作者。 孤独是思考的开始。 以前我一直不理解这句话的涵义,但这次我总算弄明白了一点。 可能是个人性格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我发现自己在一个人很安静的时候,比较喜欢读点闲书,或写点零散的文字。 我也不是很...
评分對許多人而言,第一個戀愛的對象就是自己。 我相信,最好的文學是一本最誠實的自傳。 鸚鵡羽色鮮豔, 非常搶眼,而牠又會學人說話,牠如果學了「我愛你」,是學會了聲音還是學會了內容? 有時候我會站在忠孝東路邊,看著人來人往,覺得城市比沙漠還要荒涼,每個人都靠得那麼近,但完全不知...
看的时候就会觉得:本来不就是这样么?而且因名而概念化的硬套方式看到某些章节时觉得特别怪。说难听一点就是把孤独所有的近义词都硬套到孤独里去,然后把别人的话再说一遍的感觉!被过誉的有点狠!不过还是要承认的是对于现在的社会和国人来说,这本书里很多东西都是需要普及的。所以,如果再过10年20年,这本书的观点和思想也就过时了吧,就像曾经盛极一时的”给力“那个词一样,如果现在再有谁提起,那简直是相当的无力了!所以这本书的畅销我觉得也只能发生在现在,未来,不可能!
评分适合青春期小孩半夜边看边哭,抚慰孤独躁动的小灵魂。真是相见恨晚,如果十六岁读就好了。
评分略去书中的重复与广告不说 一句话很是赞同:孤独圆满,思维得以发展。 其实很久以前,余杰在《火与冰》中就曾说过:文学是孤独的分泌物。那个时候还不怎么懂的我,却始终记得着。 余杰拿了聂鲁达做例子,这一点至今我还不知究竟该如何评判。他说起博尔赫斯将聂鲁达视为名利场中的俗人,然而聂鲁达毕竟写出了 在我这片荒原上,你是最后一朵玫瑰花 这样的诗句啊。美学的本质是否是孤独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为了创造美,那些努力着的人们纷纷忍受了不同程度的孤独。聂鲁达说孤独培养不出写作的意愿,可是他写下“玛蒂尔达,你在哪里?”之时,难道不是受着莫大的情欲孤独的煎熬? 博尔赫斯所言,也许是思维孤独罢。
评分刚看几十页就要摔书关于所谓孤独的陈词滥调so uninspiring 不知为何这么气愤我仿佛看到了无数豆瓣青年拿着此书自淫 告诉自己勿主观勿过早下结论回到事情本身 我会挑战自己用平和的心态把此书看完
评分除了刻意用上孤独这词以外。其实还是满好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