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际诗坛 3

当代国际诗坛 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作者:
出品人:
页数:311
译者:
出版时间:2009-10
价格:33.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6350839
丛书系列:当代国际诗坛选集
图书标签:
  • 诗歌
  • 当代国际诗坛
  • 文学
  • 外国文学
  • 最美是诗
  • @AV之当代国际诗坛
  • 捞诗人
  • 当代诗歌
  • 国际诗坛
  • 现代诗
  • 诗歌选集
  • 世界文学
  • 诗人访谈
  • 诗歌评论
  • 跨文化对话
  • 诗学研究
  • 文学翻译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当代国际诗坛.3》内容简介:所谓“新的开启”当然不仅仅相对于诗歌的东欧,也相对于我们自己,后者甚至更加重要。今年三月间访华的阿拉伯诗人阿多尼斯在谈到阿拉伯诗歌和西方诗歌的主要区别时认为,诗歌在当代西方更多地被当成一个文化问题,而对阿拉伯诗人来说,它首先是一个生存问题。生存包含了文化,反之却不然。我相信,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从一开始就没有把东欧诗歌混同于一般的“西方诗歌”(尽管在文化传统上,二者之间有更多的关联),而是将其与俄罗斯“白银时代”的诗歌合为一脉,作为一个独立的渊源对待,并在精神血缘上更觉亲切,阅读中也每每更加会心的主要原因。这里的关键与其说是诗人的身份之辨,不如说是诗歌观念的大小之辨;与其说是语境压力的缓迫钝锐之辨,不如说是诗歌经验的宽窄深浅之辨。当赫贝特写下“我的想象/是一块木板/我全部的工具/只有一根木棍陪伴”(《锤子》)时,他所触及的不仅是诗意生存的下限,也是诗的根;而当他笔下的科吉托先生和我们一起仔细分辨“人声与天籁”,以领略“世界的演说乐此不疲”时,我们所感悟到的不仅是诗人面对自然的谦卑和敬畏,还有诗意言说无限可能的巨大空间——如此的信念,如此的胸襟,如此的能量:正是这种源于诗自身的光洞穿了集权的意识形态强控制或全球冷战背景下地缘政治影响的阴影,一再从内部照亮从而自我阐释着所谓“东欧诗歌”。显然,这个意义上的东欧诗歌没有,也不会因为福山所宣称的“历史的终结”而成为过去,相反,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它们每每更像是某种来自未来的质询,比如米沃什有关“我们生活在一个后宗教的世界里”的沉思,比如赫贝特有关“语义崩溃时代”的警告,比如赫鲁伯试图将诗与科学、历史和神话融于一炉的语言实验,比如扎加耶夫斯基在宿命的流亡中实践其“成为一个有别于其他异议者的异议者”心愿的灵魂冒险……西川在谈到萨拉蒙的诗时认为,他“写的是那种任你怎样狠狠地把它们摔在地上,它们都要跳起来咬你的诗歌”,这也是我们阅读许多东欧诗歌的感受。事实上,在我们有关理想诗歌的期待中,那些最活跃的光影,往往综合了来自东欧诗歌的投射:敏锐的问题意识、悖谬的现实感、笔直的道德勇气、深邃的历史底蕴、复杂精纯的语言织体,如此等等。如果说,由无奈的忍受所孕育的反刺、幽默和从容更能体现所谓“东欧诗歌特质”的话,那么,赫鲁伯的一句警语或许就概括了诗和诗人的真正尊严。他说:诗歌的唯一限制就是诗歌。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天空与星座
东欧专辑
赫贝特诗选
思想的力量
一个确切意义上的诗人——与马莱克·奥拉默斯的谈话
科吉托先生的决斗——在《团结周刊》编辑部的一次谈话
赫鲁伯诗选
以知性抒情的捷克诗人赫鲁伯
更深地穿透普遍的黑暗——与英国记者D·韦斯伯特的谈话
赫鲁伯谈话录
扎加耶夫斯基诗选
在历史道德与审美愉悦之间
“诗歌召唤我们走向生活”——扎加耶夫斯基访谈
索雷斯库诗选
索雷斯库:不断扩大的眼睛
[特别推荐]
萨拉蒙诗选
萨拉蒙:艺术主义者及其狂喜流泻
拉脱维亚当代诗选7家
拉脱维亚当代诗歌[拉脱维亚]尤里斯.科隆贝里
“二七一代”诗选
国际诗歌圆桌
诗:困境与能量——与阿多尼斯对话
交点与焦点
20世纪西方现代诗学诸要素论
翻译实验室
我是如何被翻译——以爱荷华大学“翻译工作坊”的经历为例
国际诗坛动态
2008至2009年度世界诗歌奖撷英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扎加耶夫斯基

评分

扎加耶夫斯基

评分

最喜东欧诗

评分

一套跟随我出国读的书。

评分

扎加耶夫斯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