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文化論

媒介文化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現任東京大學大學院情報學環教授、東京大學新聞社理事長;曾任東京大學社會情報研究所教授(學科已重組)、情報學環學環長。東京大學教養學部社會學研究科博士課程單位取得退學。

學術專長為社會學、文化研究。研究領域包括視聽眾研究、全球化、技術的社會建構、大眾文化等。主要著作『都市攴ぺェわべざォた□』(1987)、『博□ 攴政治□』(1992)、『□攴資本主義』(1995)、『万博幻想:□後政治攴□縛』(2005)、『親米巛反米——□後日本攴政治的無意識』(2007)等,另有合編著書刊數十冊。

出版者:群學
作者:吉見俊哉 Shunya Yoshimi
出品人:
页数:304
译者:蘇碩斌
出版时间:2009年09月01日
价格:NT$35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86652516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文化研究 
  • 传播理论 
  • 传播学 
  • 日本 
  • 吉見俊哉 
  • 傳媒 
  • 傳播學 
  • 媒体艺术论文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媒介」(media)這個概念,絕對不只是報紙、廣播、海報、雜誌、電話、電腦……等各種資訊設備的累加,而是將我們在社會經驗世界中的技術面和意義面同時媒合中介;透過技術與意義的中介,個別的媒體裝置與編制才成為可能,技術也才能與意義、論述、解釋等相接觸,而成為指向社會實踐的結構性場域。

現代的媒介知識,應該要站在一個既超越且含蓋新聞、廣電、電影、出版等各個領域的新視野,也可以這麼說,媒介研究的最終目的不是要問各種媒體的特殊性和個別性,而是要問是哪種社會場域力學使個別媒體成為可能。

對於我們生活的這個滿溢著雜誌、電視、PC、大哥大等媒介的現代社會,這本書是希望能夠開啟一個思想起點,進而理解媒介的由來、作用,以及去探索變革的可能性。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导论中比较出色的

评分

前半部对于媒介研究的流变与利弊有蛮精简的分析,中間介绍各式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等等)的部分,就稍嫌琐碎且大多已成为「历史」,但有兴趣者仍可参考。最后用911、伊拉克战争和美国流行文化工业作为例子,来介绍文化帝国批判、文化研究的部分則也還不错。 作者始终想传达:「媒介」,并不是一个纯淨无害且客观的中介,它本身就带有某种价值观和立场,且或多或少会影响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与「现实感」。而资讯发送者、媒介与阅听众之间,也始终保持在一种相互影响的状态。「文本」、「媒介」本身,就是各类权力竞逐的场域。

评分

兼及理論流變與各種媒介的分論,顯淺可讀,但略為蜻蜓點水。分論部分多舉日本經驗為例,為其他譯自英美的媒介理論書提供了新的視野,惜論網路一章過於簡單,讀來有點反高潮

评分

前半部对于媒介研究的流变与利弊有蛮精简的分析,中間介绍各式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等等)的部分,就稍嫌琐碎且大多已成为「历史」,但有兴趣者仍可参考。最后用911、伊拉克战争和美国流行文化工业作为例子,来介绍文化帝国批判、文化研究的部分則也還不错。 作者始终想传达:「媒介」,并不是一个纯淨无害且客观的中介,它本身就带有某种价值观和立场,且或多或少会影响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与「现实感」。而资讯发送者、媒介与阅听众之间,也始终保持在一种相互影响的状态。「文本」、「媒介」本身,就是各类权力竞逐的场域。

评分

第一部分还是十分精彩的,几乎是把宗仪老师和张历君这学期的内容作了回顾,那些理论的鲜活程度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但后面两部分关于历史发展脉络就比较一般般了。这种教程才是真正的优秀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