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方略

建国方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中山(1866~1925),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我国近现代民主革命家。本名孙文,谱名德明,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他在流亡日本时,曾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化名“中山樵”,因此人们惯称他为孙中山。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发动一系列反对清政府的武装起义。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发起反袁的二次革命。1921年,在广州组织军政府,任非常大总统。1924年,发起第一次国共合作。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终年59岁。1940年,当时的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孙中山早年接受教会教育,对世界局势具有深刻的认识。他是最早提倡以暴力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国的革命者之一,“起共和而终帝制”。他提出的“三民主义”等政治纲领亦影响深远。晚年推动联俄容共、国共合作政策,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迅速发展,是海峡两岸都备受敬重的革命先行者。

出版者:辽宁人民出版社
作者:孙中山著
出品人:
页数:291
译者:
出版时间:
价格:0
装帧:20cm
isbn号码:9787205028688
丛书系列:中国启蒙思想文库
图书标签:
  • 建国方略 
  • 孙中山 
  • 历史 
  • 政治 
  • 近代史 
  • 晚晴民国史 
  • 中国历史 
  • 中国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行易知难,百思不得其解,这与我所秉持的知行合一冲突太大。就拿我的专业计算机,从书本上学习编程语言的语法、规则,便是知,而后坐到电脑前,设置编程环境、安装编程工具、写出一段简单的可执行的程序便是行,如果没有“知”,这代码是编不出来的,不可“行”。所以,知行合...  

评分

中山先生的遗训,今天读来仍发人深省。文中提及的铁路建设现在我们已经实现的差不多了,但是北方铁路在外蒙诸线是再无可能,对此唯有扼腕叹息。  

评分

夫乱世而举者 泛若星汉 然以仁称者 庶几 先生以诚动天 以忠事民 语曰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 先生之志可谓弘毅也 给骨血以养社稷 身死不悔 溯之千年可肩并者寥矣 然籍为小人所窃 绪业渺渺 岂重其行而轻其知乎 当是时 外有虎豹内有狼狈 啖血食肉 其未有枪炮之...  

评分

评分

为什么孙中山当年会让位给袁世凯? 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答案:因为在思想上,孙中山已经成了孤家寡人。 一句“中山理想,克强实行”,道出了多少辛酸。 或许,日后毛的成功就在于他吸取了孙的经验,组织是根本,但纪律和信念才关键。由此,对毛而言确实“知难行易”,对孙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就是为了与戴季陶的思想做比较而看的。总体上讲,《建国方略》就是孙中山的思想的集成,没有任何关于暴力革命或者是阶级斗争的字眼,完全是国家与民众该如何建设工业与发展经济,细致到修建全国铁路网该投入多少、一些港口的区位优势都有。还有手把手教民众如何使用民主权利。确实蛮佩服的。

评分

这本书就是为了与戴季陶的思想做比较而看的。总体上讲,《建国方略》就是孙中山的思想的集成,没有任何关于暴力革命或者是阶级斗争的字眼,完全是国家与民众该如何建设工业与发展经济,细致到修建全国铁路网该投入多少、一些港口的区位优势都有。还有手把手教民众如何使用民主权利。确实蛮佩服的。

评分

这本书就是为了与戴季陶的思想做比较而看的。总体上讲,《建国方略》就是孙中山的思想的集成,没有任何关于暴力革命或者是阶级斗争的字眼,完全是国家与民众该如何建设工业与发展经济,细致到修建全国铁路网该投入多少、一些港口的区位优势都有。还有手把手教民众如何使用民主权利。确实蛮佩服的。

评分

这本书就是为了与戴季陶的思想做比较而看的。总体上讲,《建国方略》就是孙中山的思想的集成,没有任何关于暴力革命或者是阶级斗争的字眼,完全是国家与民众该如何建设工业与发展经济,细致到修建全国铁路网该投入多少、一些港口的区位优势都有。还有手把手教民众如何使用民主权利。确实蛮佩服的。

评分

这本书就是为了与戴季陶的思想做比较而看的。总体上讲,《建国方略》就是孙中山的思想的集成,没有任何关于暴力革命或者是阶级斗争的字眼,完全是国家与民众该如何建设工业与发展经济,细致到修建全国铁路网该投入多少、一些港口的区位优势都有。还有手把手教民众如何使用民主权利。确实蛮佩服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