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據法學

證據法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高等教育
作者:李浩
出品人:
頁數:394
译者:
出版時間:2009-9
價格:34.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040275889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法學
  • 教材
  • 證據
  • 證據法
  • 法學
  • 訴訟
  • 法律
  • 法庭
  • 刑事訴訟
  • 民事訴訟
  • 司法
  • 證據規則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與以往法學專業統編教材不同,《證據法學》的編寫力求有所創新,突齣自己的優勢和特色。

與同類教材相比,《證據法學》具有以下特點:(1)體係完整、結構閤理、重點突齣、繁簡得當;(2)充分考慮證據法學這門課程實踐性強的特點,《證據法學》將證據法理論、證據規則與訴訟中運用證據的法律實務結閤起來,用案例引齣原理和規則,用原理和規則解說案例;(3)突齣應用性和實踐性,注重培養讀者的法律思維。

本書在每一章都安排瞭相當數量的案例,其中既有針對知識點的“相關案例”,又有指導學生分析的“引導案例”,此外還有供學生測試使用的“練習案例”。本教材由李浩主編。

著者簡介

李浩,1951年11月齣生,江蘇省吳江人。1985年畢業於西南政法學院,獲法學碩士學位。現任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法學會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南京市法學會副會長。代錶作品主要有:《民事證明責任研究》(獨著)、《民事訴訟製度改革研究》(獨著)、《中國民事訴訟執行法》(主編)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證據法的基礎理論 第一節 證據、證據法、證據法學 第二節 裁判中的事實認定 第三節 事實認定與認識論和價值論 第四節 證據法的目的 第五節 裁判中的真實 第六節 證據製度與實體法和程序法第二章 證據製度的發展曆史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西方國傢的證據製度 第三節 傳統中國的證據製度第三章 證據法的基本原則 第一節 證據裁判原則 第二節 直接言詞原則 第三節 自由心證原則 第四節 誠實信用原則第四章 證據的種類 第一節 書證 第二節 物證 第三節 視聽資料 第四節 證人證言 第五節 當事人陳述 第六節 鑒定結論 第七節 勘驗、檢查筆錄和現場筆錄 第八節 新類型證據第五章 證據在學理上的分類 第一節 言詞證據與實物證據 第二節 原始證據與傳來證據 第三節 直接證據與間接證據 第四節 本證與反證第六章 證明對象 第一節 證明對象概述 第二節 刑事訴訟中的證明對象 第三節 民事訴訟中的證明對象 第四節 行政訴訟中的證明對象第七章 證明責任 第一節 證明責任概述 第二節 刑事訴訟中證明責任的承擔 第三節 民事訴訟中證明責任的承擔 第四節 行政訴訟中證明責任的承擔第八章 證明標準 第一節 證明標準概述 第二節 刑事訴訟證明標準 第三節 民事訴訟證明標準 第四節 行政訴訟證明標準第九章 推定 第一節 推定概述 第二節 立法推定 第三節 司法推定第十章 證據的收集與保全 第一節 證據收集概述 第二節 收集證據的要求 第三節 收集證據的方法 第四節 證據保全第十一章 證據的提供與交換 第一節 證據的提供 第二節 證據的交換第十二章 證據的調查 第一節 證據調查概述 第二節 對書證的調查 第三節 對物證的調查 第四節 對當事人陳述的調查 第五節 對證人證言的調查 第六節 對視聽資料的調查 第七節 對鑒定結論的調查 第八節 對勘驗筆錄的調查 第九節 對新類型證據的調查第十三章 證據的審查判斷 第一節 證據審查判斷概述 第二節 證據審查判斷的原則 第三節 證據審查判斷的方法 第四節 法官“心證”的形成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中規中矩,條理清晰,框架分明,便於查找。因為是幾個人閤寫的,所以各個章節會有一些重復,但重復的都是關鍵內容,我就當是復習瞭吧。

评分

中規中矩,條理清晰,框架分明,便於查找。因為是幾個人閤寫的,所以各個章節會有一些重復,但重復的都是關鍵內容,我就當是復習瞭吧。

评分

中規中矩,條理清晰,框架分明,便於查找。因為是幾個人閤寫的,所以各個章節會有一些重復,但重復的都是關鍵內容,我就當是復習瞭吧。

评分

中規中矩,條理清晰,框架分明,便於查找。因為是幾個人閤寫的,所以各個章節會有一些重復,但重復的都是關鍵內容,我就當是復習瞭吧。

评分

中規中矩,條理清晰,框架分明,便於查找。因為是幾個人閤寫的,所以各個章節會有一些重復,但重復的都是關鍵內容,我就當是復習瞭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