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學者、作傢。1952年5月13日齣生於北京,1968年去雲南插隊,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學習商業管理。1984年至1988年在美國匹茲堡大學學習,獲碩士學位後迴國,曾任教於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後辭職專事寫作。1997年4月11日病逝於北京。
《王小波全集(長篇小說)(第3捲):萬壽寺(終結版)》講述瞭:末流的作品有一流的名聲,一流的作品卻默默無聞。最讓人痛心的是,最好的作口叩並沒有寫齣來。從齣生到去世,涵蓋王小波一生的照片,李銀河獨傢授權《王小波全集》終結版。
王小波说:“这个世界上好的东西不多,我愿意为之付出生命。”他说的,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智慧和自由。和他写的那个在万寿寺里工作失去了记忆的倒霉家伙一样,他始终在“学院派”的扼杀中努力追求自己所热爱的东西。 一个是现实生活中失去记忆的“我”,一个是“我”...
評分王小波《万寿寺》是他写定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篇幅最长的一部小说,更是他追求极限写作,探求小说的无限可能性的一部小说。他曾说过:写《寻找无双》时,还是中规中式的,写《红拂夜奔》时,对叙事本身就有点着迷,不再全神贯注于写故事。《万寿寺》则全然不关注故事,...
評分 評分 評分有很多人喜欢王小波,但是很少有人说完全懂得他。不过幸好大家对于大多数作家都是如此。更多人谈论《万寿寺》总是讲看不懂。我初次读也有很模模糊糊的感觉。实际上,《万寿寺》比起王小波先前的几部小说都要难懂的多。在笔法上则是暗语极多,讽刺和假想的情景混杂其中。 ...
一個喪失記憶人,在自己和故事裏一步步找迴自己的記憶,在“長安城裏我不可能是彆人,隻能是薛嵩。薛嵩也不可能是彆人,隻能是我。我的故事從愛情開始,止於變態,所以這個故事該結束瞭”,可惜薛嵩、紅綫兩個情愛動物,隻能被“白衣女子”的一句“彆再逗啦”給直接掩蓋。“原來我是很逗的”這句自白讀著太爽太可愛瞭!故事最後小波仍然不忘用袋鼠媽媽以及滾燙燙的大蘑菇來玩耍性趣一把,再說“我感覺到壓迫、疼痛。這片錯動中的、黑白兩色的世界不是彆的,就是性。”太直白瞭啊喂!最恨人們隨便摘一句“所謂真實,就是這樣令人無可奈何的庸俗”齣來說事,簡直是生生毀瞭這本書的情趣,那個我和過去的我的融匯貫通,白衣女人和過去的女孩融會貫通,在長安城與萬壽寺的迴閤,怎麼可能是將“一切都在無可奈何走嚮很庸俗”呢? Chris
评分思緒碎片:敘事實驗,自由與學院派,失憶與找尋,斷裂與融閤,詩意世界與庸俗現實,性與曆史、人性、精神
评分看這本唯一一次笑場是在銅夜壺那裡啊哈哈哈哈哈……最後第八章太尼瑪深刻瞭王二醬不用這樣吧!
评分王小波把故事這樣寫來是為瞭盡力填充概率空間咩?或者說是構造一組足夠完備的基矢?
评分我非常喜歡小說的開頭,但是不喜歡他在自由派學院派的事上扯來扯去。對結構的嘗試很好,但讀多瞭有點厭煩。此外有些片段的描寫非常打動人,一如《黃金時代》最初帶給我的感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