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全集(长篇小说)(第3卷):万寿寺(终结版)》讲述了:末流的作品有一流的名声,一流的作品却默默无闻。最让人痛心的是,最好的作口叩并没有写出来。从出生到去世,涵盖王小波一生的照片,李银河独家授权《王小波全集》终结版。
王小波,学者、作家。1952年5月13日出生于北京,1968年去云南插队,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商业管理。1984年至1988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后回国,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后辞职专事写作。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
有很多人喜欢王小波,但是很少有人说完全懂得他。不过幸好大家对于大多数作家都是如此。更多人谈论《万寿寺》总是讲看不懂。我初次读也有很模模糊糊的感觉。实际上,《万寿寺》比起王小波先前的几部小说都要难懂的多。在笔法上则是暗语极多,讽刺和假想的情景混杂其中。 ...
评分王小波在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万寿寺》中,凭借汪洋恣肆的想象力,通过反虚伪道德论的唯美笔触,构建了一个令人神往的诗意世界,抒发了他对自我生命的实现与超越的向往和追求。 《万寿寺》的叙述者“我”是北京万寿寺历史研究所里的研究员,撰写有关唐朝时湘西节度使薛...
评分《万寿寺》是一部奇特的小说 里面的荒诞画面让我莫名想起了中学时代课本里的一篇鲁迅的《铸剑》 却又不同于《百年孤独》的“有逻辑”的荒诞 对于人头说话和人物匪夷所思的思想举动 王小波都用一种理所应当的口吻来平静叙述 仿佛书中的时空有着自己的定律和秩序 。 ...
评分看了几篇《万寿寺》的书评,大部分都是在说主题是对于自由派和学院派之间的分歧,以及历史的脐带之类的段子云云,这样的理解有失偏颇。首先,当所谓自由派和学院云云首次出现时,小说已然过半;全篇中写到这一点的笔墨也相当之少。而且王小波并不赞成道德说教,他经常引罗素的...
评分有很多人喜欢王小波,但是很少有人说完全懂得他。不过幸好大家对于大多数作家都是如此。更多人谈论《万寿寺》总是讲看不懂。我初次读也有很模模糊糊的感觉。实际上,《万寿寺》比起王小波先前的几部小说都要难懂的多。在笔法上则是暗语极多,讽刺和假想的情景混杂其中。 ...
一个丧失记忆人,在自己和故事里一步步找回自己的记忆,在“长安城里我不可能是别人,只能是薛嵩。薛嵩也不可能是别人,只能是我。我的故事从爱情开始,止于变态,所以这个故事该结束了”,可惜薛嵩、红线两个情爱动物,只能被“白衣女子”的一句“别再逗啦”给直接掩盖。“原来我是很逗的”这句自白读着太爽太可爱了!故事最后小波仍然不忘用袋鼠妈妈以及滚烫烫的大蘑菇来玩耍性趣一把,再说“我感觉到压迫、疼痛。这片错动中的、黑白两色的世界不是别的,就是性。”太直白了啊喂!最恨人们随便摘一句“所谓真实,就是这样令人无可奈何的庸俗”出来说事,简直是生生毁了这本书的情趣,那个我和过去的我的融汇贯通,白衣女人和过去的女孩融会贯通,在长安城与万寿寺的回合,怎么可能是将“一切都在无可奈何走向很庸俗”呢? Chris
评分初次读王小波,这样的写法风格还真不大适应。很有深意一本小说,老佛爷和皇帝那段描写实为经典。
评分我非常喜欢小说的开头,但是不喜欢他在自由派学院派的事上扯来扯去。对结构的尝试很好,但读多了有点厌烦。此外有些片段的描写非常打动人,一如《黄金时代》最初带给我的感动。
评分初次读王小波,这样的写法风格还真不大适应。很有深意一本小说,老佛爷和皇帝那段描写实为经典。
评分思绪碎片:叙事实验,自由与学院派,失忆与找寻,断裂与融合,诗意世界与庸俗现实,性与历史、人性、精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