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从北京某区委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林震的角度,以处理麻袋厂党支部的问题为中心情节展开叙述,塑造了林震、刘世吾等建设时期的知识分子形象,是较早反映社会主义制度下同官僚主义作斗争的文学作品。 曾经的青春、理想、激情,在日益体制化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中,会面临怎样的挑战?作品在揭露体制内的官僚主义的同时,也从个人理想角度对体制性文化和体制化了的人进行了批判。
王蒙,1934年10月生于北平(现北京),祖籍河北南皮。1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从事地下工作。1950-1957年从事青年团的工作,并开始写作长篇处女作《青春万岁》。1962-1979年在新疆工作。1979年回京后历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常务副主席、《人民文学》主编,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等职。现为国务院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此外,还在国内多所大学任教授、名誉教授。有小说、散文、诗歌、评论、自传及古典典籍研究专著等一千余万字的著作,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外出版,曾获国内外诸多奖项。
王蒙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写的是青年教师被调到区委会后,在工作和斗争中怎样碰壁和怎样遇到挫折的故事。 结构特征 1)从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林震的角度,通过他的眼光,他到组织部后的经历,描写了组织部的情况与问题,塑造了刘世吾等官僚主义者的形象。因此,林震...
评分成长的痛楚 很小的时候就听人们议论蝴蝶蜕变的艰辛,从软弱的毛毛虫转变成翩翩起舞的蝴蝶要承受多少痛楚,也许没有经历过成长的人是无法体会的,这或许不是王蒙在《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中最想表达的,但是确实是在时隔多年后阅读时,让我体会最深的。 林震的娜斯嘉式的理想与...
评分书中的林震,按作者的描述方式去揣测,俨然是个正面形象。 但放到今天看来,倘若有这样的同事在身侧,你是否会满身冷汗,每天早晨从噩梦中惊醒? 在林震纯真勇敢的面具下,活脱脱就是一个满身刺的红小兵。 他不听别人的解释,不谅解别人的苦衷,不看客观存在的困难,偏听偏信...
评分书中的林震,按作者的描述方式去揣测,俨然是个正面形象。 但放到今天看来,倘若有这样的同事在身侧,你是否会满身冷汗,每天早晨从噩梦中惊醒? 在林震纯真勇敢的面具下,活脱脱就是一个满身刺的红小兵。 他不听别人的解释,不谅解别人的苦衷,不看客观存在的困难,偏听偏信...
评分十七年文学中我选择了重读王蒙的这篇《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接下来我将从语言风格、人物塑造以及小说的现实意义等方面来谈谈对这篇小说的感受。 尽管小说情节非常具有时代性,而小说的语言在五十年后的今天读起来依然不过时。与时下许多年轻写手好用冷僻字眼不同,小说语言平...
不喜欢王蒙,不过这篇还不错。官场的理想主义者呵呵呵,刘世吾这样的太极高手才是真的高。话说回来,团支部党支部都是些什么狗屁官僚机构!btw;这个短篇居然被毛主席多次点评,可见已经脱离文学属政治事件了.
评分刘世吾、韩常新的身影,在而今官场更是随处可见的。林震这样的人应该永远都只是理想的过客而已吧。其实不光是体制,大抵人类社会永远都活在理想与现实之中。且,刘才是真正的大隐隐于市呢。
评分1956,王蒙,后生可畏。 1957,大毒草,“反右”蒙难。
评分该书成书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年代色彩比较重,篇幅不长,仅四十几页。故事情节与我预想的差不多,血气方刚就、嫉恶如仇的男主初入区委组织部,对办公室里死气沉沉的氛围以及领导的拖延不作为极为不满,频频发难,最后似乎出现了转机(懒厂长王清泉被撤职,领导找男主谈话)。与《人民的名义》里的大贪官相比,这部书里的反面角色们已经算很好了,无论是老江湖的刘世吾副部长、年轻老油子韩常新,还是那位爱下棋的麻袋厂厂长王清泉。
评分对某些人来说,这本读起来如同惊悚小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