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从北京某区委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林震的角度,以处理麻袋厂党支部的问题为中心情节展开叙述,塑造了林震、刘世吾等建设时期的知识分子形象,是较早反映社会主义制度下同官僚主义作斗争的文学作品。 曾经的青春、理想、激情,在日益体制化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中,会面临怎样的挑战?作品在揭露体制内的官僚主义的同时,也从个人理想角度对体制性文化和体制化了的人进行了批判。
王蒙,1934年10月生于北平(现北京),祖籍河北南皮。1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从事地下工作。1950-1957年从事青年团的工作,并开始写作长篇处女作《青春万岁》。1962-1979年在新疆工作。1979年回京后历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常务副主席、《人民文学》主编,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等职。现为国务院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此外,还在国内多所大学任教授、名誉教授。有小说、散文、诗歌、评论、自传及古典典籍研究专著等一千余万字的著作,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外出版,曾获国内外诸多奖项。
读过这样一句话,年轻的我们心里都有一个尖锐的三角形,随着生活不停的转动,每次转动都痛的锥心刺骨,直到最后这个三角变成一块圆润的鹅卵石。尽管是十七年文学,里面讨论的话题今天读来依然觉得不过时。 小说中的人物一共塑造了两类人物,一类是以林震和赵慧文为代表的对社会...
评分让我感受最深的人物不是主角林震,而是刘世吾。作者用了很多笔墨塑造这个人物,有正面的也有侧面的。在小说中众多老一辈党员形象中,刘世吾在我看来是最值得琢磨、回味的一个。他表面上似乎是一个官僚主义的官场老油条,但又不时显露出其理想主义的一面。他不像林震那...
评分里面的问题只是官僚制度的日常,面对这架机器任何个体都无能为力,除非再发动革命推到重来,但无尽的革命只会把每个人送上断头台,不断追求纯洁的革命会把每个人的雪榨干。文革或许就是例证,当毛发动革命将党政机器砸烂,妄图推翻官僚制度,但带来的只有混乱。放弃一些理想主...
评分小说以林震的心理体验为视角,在事业和爱情这两条主线上,通过麻袋厂事件的始末,展开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叙述。 作品开头就出现了“苍白而美丽的”“两只大眼睛友善而光亮”的赵慧文,他殷勤地接待新来的林震,让林震在新生活的开始就“碰到了一个很亲切的人”...
评分小说以林震的心理体验为视角,在事业和爱情这两条主线上,通过麻袋厂事件的始末,展开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叙述。 作品开头就出现了“苍白而美丽的”“两只大眼睛友善而光亮”的赵慧文,他殷勤地接待新来的林震,让林震在新生活的开始就“碰到了一个很亲切的人”...
新入职的年轻人常以为自己比上司优秀。那年是讽刺,如今是滑稽。
评分当当电子书
评分对某些人来说,这本读起来如同惊悚小说。
评分【十七年文学系列之三】娜斯嘉式的斗争并不是总能成功。题材带有很重的时代烙印,不讨喜。收入《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三》的《春之声》倒是更有趣味,虽然那篇有点意识流了。
评分从50年代来讲,还是蛮犀利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